图书工作室 讯:
直到1980年代初,中国书店行业的形态长期无太大变化,商品多被保存在售货员掌控的玻璃柜台里,顾客在其心情允许范围内索要心仪书刊,广大不堪其辱的爱书者以结交书店店员为幸。 曾经在图书流通方面占尽优势的大城市,此时也仅能将开架售书坚持到1960年代中期,之后便与其他地方的新华书店一样,进入图书品种稀少的特殊时期。 
可想而知,这一时期的书店完全不靠销售图书存活,只要根据国家的宣传政策,配发纳入计划供销系统的图书,并遵守「不得辱骂、殴打顾客」的服务规定,即可万事大吉。
卖书时代兴亡史 1980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局颁布《建议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的书店、书亭、书摊》,中国书店行业再次转变面貌,逐渐恢复曾经丰富多元的行业景象。 私营书店重返舞台,作为更注重市场需求和客户体验的「新华书店力量的补充」,再次赢得人们的关注。
漫长的新华书店时代,也给新时期的图书行业留下了不少弊病——大城市里第一批恢复开架售书以便利读者的书店,无论公营私营,马上就会发现他们遇上的是根本不值得被尊重和信任的读者,翻看图书后随地乱扔,弄得满是污迹。
郁闷之下,改开前几年出访的中国书业人士常向当地书店请教如何应对「脏乱丢」,令外国同行哑然失笑。
在人们重新习惯市场经济基本行为规范的同时,1980年代新兴的书店行业成为了思想、文化的传播场所,在漫长的文化饥渴后,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前卫而怪力乱神的精神食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