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不过,它们虽然不同于人们回忆中「在每一寸土地摆满书架」的老式书店,但在中国近代以来的书店史上,多数时候书店都不完全是靠卖书生存的。 
中国书店先贤列传
中国近代书业的崛起,与今天饱受嫌弃的教辅类图书有很大关系。
1901年,经营印刷品生意的商务印书馆看准科举将废,新学校势必如雨后春笋,遂大力投身教科市场,果然回报极佳,1905年时资本已高达100万元——当时全国如此规模的私企仅有15家。
此后几十年,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教科书编印大户,在这个需求庞大而稳定的市场上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进而拓展到工具书、古籍、西学、文艺等领域,是那个时代中国图书行业的翘楚。

辛亥革命后开业的中华书局,以「教科书革命」、「完全华商自办」与曾和日本合资的商务印书馆竞争,至1916年资本已由最初的2.5万元增加到160万元
这些大企业对外零售图书的门店,也作为整个图书行业面向全国读者的关键环节,凭借着品牌和财力上的先发规模优势,成为了民国书店行业的佼佼者。
在巨头企业的带动下,1920年代有无数中小书店出现在上海街头,一时间竟有「穷光蛋都在四马路开书店」的盛况,全国书店各地总计更超过万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