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教育信息化建设加速民营教辅商如何转型
教育信息化建设加速民营教辅商如何转型
编者的话 教育信息化建设,一个长期而庞大的工程,国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然而,它又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工程,对于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知识创新和共享、缩小东西部及城乡教育差距、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意义重大。无论是各省搭建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还是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开展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电子书包”试点等一个又一个项目,无不显示着教育全面向信息化转型与升级的大趋势。
这对于以策划、经营教辅图书在民营书业乃至中国出版业占据举足轻重位置的民营教辅公司而言,是机遇还是挑战?一方面,国家大力推进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上海等大城市开始试点“电子书包”,国家与政府买单,对内容供应商看似是不小的商机;另一方面,纸质图书需求下滑,加上中文在线等平台商早在2002年就已开始调研并筹备中小学数字图书馆项目,挑战同样残酷。是自己搭建教学资源平台,尽快融入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市场,还是选择与平台商、技术商合作?一起来听听一些大牌民营教辅商的观点。
采访者:及 烁(中国图书商报)
受访者:毛文凤(江苏可一出版物发行集团董事长)
袁立新(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严 军(江苏春雨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盛士滨(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副总经理)
何新喜(北京曲一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1.您如何看待国家加速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政府推广电子书包等给民营教辅商带来的新机遇?
毛文凤:数字出版对于传统出版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使得纸质图书的刚性需求出现大幅度下降,很多地方甚至可能出现整体颠覆,这一点无论对民营和国有出版机构都会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有利的地方在于数字出版不仅仅是搭建平台,还需要有内容来丰富,作为传统出版商,有多年来沉积下来的几百、几千、甚至上万个品种的图书产品,角色转化为为平台提供丰富内容的供应商。内容供应商如果能较早地结合平台需求,结合平台的一些技术参数和支持性做出调整,来提供有针对性的内容,国家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趋势对民营教辅商应该是一件好事。
严军:阅读与学习的媒介和方式向信息化和电子化方向发展肯定是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推广,实际上催逼所有出版商迅速转型,尤其是民营教辅商,更要迅速转型。
数字图书馆和电子书包实际上彰显了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电子书包不仅是上海试点,扬州、广州也已经开始试点,全国最大的民营电子书包生产商就在扬州。这一趋势催逼着民营教辅 公司尽快转型,这对我们是很好的推动作用。
国家教育部目前还在推进另一个规划,如在江苏、广东、山东等省建设直通中小学的绿色通道,即打造公共教育平台。因为目前网络内容鱼龙混杂,很多不适合学生的暴力、黄色内容随着广告插播、弹出,青少年辨别能力较差,对成长影响十分不利。教育不能完全产业化,所以目前的倾向是,大的公开、公共的教育平台还是应该由国家来控制。从政府教育的公共平台来看,民营教辅公司未来都会成为这个平台的内容提供商。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