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 不得不看 | 这些80后出版牛人是怎么炼成的?
谈及80后,有人说他们是“被上天宠溺的一代”,伴随着改革开放出生,有相对优渥的物质和教育条件;也有人说他们是“被坑的一代”,各种优惠政策总与他们擦肩而过,但政策带来的后续压力却要他们来承担;还有人说他们是“垮掉的一代”,多为独生子女,被贴上了“娇生惯养”“自私”“缺乏生活信仰”等负面标签。 但现实是,经历了激烈时代变革和残酷社会竞争洗礼的80后,在各行各业中已经开始掌握更多话语权,逐渐撕掉各种负面标签,在各个岗位上展示出优秀的能力,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 对于出版业而言,亦是如此。与其他行业相比,与书为伴的出版业更具理想化色彩,也显得更为稳定。因此,80后出版人身上既有这一代人的共性特质,又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具备许多个性化特征。放眼当下,80后出版人已经成长起来,成为出版机构中的骨干,更有佼佼者已经成为企业的“掌舵人”。那么,他们因何种理由踏入出版业?在自己的岗位上书写了怎样的辉煌篇章?他们身上又有哪些闪光特质? 生于80年代,不幸却又幸运的一代 “生在蜜罐里,长在鸟笼里,活在战场上”是80后的成长缩影,他们享受着时代赋予的各种便利和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更多竞争和挑战。 相较于前辈,80后出版人是不愁温饱的一代。他们中的大多数从小便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并且能够接受完整而良好的教育,这也为出版业输送了更多优秀人才。但同时,这一代人却不得不面临一些尴尬和困境,“读小学时大学不要钱,读大学时小学又不要钱;没工作前工作包分配,到该找工作时又得自谋职业,更惨的是此时的大学生开始贬值”,这都是其学习和工作历程的真实写照。当时,工作分配政策的取消也让一些传统老牌出版社开始思考转型升级和人才激励政策的调整,以此来吸引选择权更多,择业时更加“挑剔”的优秀人才。 同时,作为“计划生育政策”和“二胎政策”的第一批受影响者,多为独生子女的他们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之际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生活压力。而身处收入并不高的出版业,他们必须很好地平衡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矛盾,才能在这个行业继续深耕下去。 80后出版人是最先受到互联网影响的一代。如果说90后、00后是互联网原住民,那80后就是网络社交的第一代。在新世纪第一个10年读大学的他们,正好赶上了互联网的火速发展期,因此他们天然地具备互联网思维。在职业成长期,又亲眼见证了互联网对出版业的革新,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层出不穷。为了能够跟上行业的潮流,80后出版人必须不断拓展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习更多跨行业技能。 除此之外,80后出版人还面临更加成熟与开放的行业环境。正如海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豚传媒”)执行总经理安海洋所言:“经过前辈们的打拼和积累,我们这一代在入行时便能在较为成熟和稳定的企业平台上成长。”另外,大多数80后出版人在入行之际,出版业的转企改制已陆续完成,集团化发展、资本化运作使得出版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他们面临的是更加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也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职业选择。 进入出版业,理想与现实的平衡 如果说70后出版人赶上了国家分配工作的“尾”,那么80后出版人则开了自主择业的“头”,虽说会面临相应的就业压力,但他们也拥有了更多自主选择权。尽管进入出版业的初衷各种各样,但对众多80后出版人而言,最终坚定地选择深耕出版业的理由都是因为在这个行业找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点。 大多数80后出版人进入行业都源自对书和文字的热爱。这其中,有些是因为攻读了编辑出版专业,在毕业之际选择继续坚守在出版业。安海洋便是这样,毕业于编辑出版专业“黄埔军校”——武汉大学的她表示,毕业以后进入出版业对她来说是自然而然的;四川人民出版社营销中心副主任周晓琴也是这样,由于中学时代深受张元济、鲁迅、巴金等出版大家、著名作家的故事影响,她期望能成为一名甘心“为他人做嫁衣”的编辑,大学时报考了编辑出版专业,毕业时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出版社。 
安海洋在海豚传媒2019年经销商大会上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