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有的80后出版人选择不停“折腾”,寻找最适合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还有许多80后出版人选择“择一社,终一生”,与所在的出版机构互相成就。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简称“上海交大社”)总编辑李广良200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对他来说,“上海交大”这几个字已经贯穿了他的整个学习和工作生涯,成为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标签。在上海交大社工作的这10余年,他始终为科技类图书引进出版、向欧美主流出版界输出上海交通大学优秀科技专著不断探索,为推动上海交大社建设国际化出版平台做出突出贡献。 
谢炜在第9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
35岁便出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简称“社科文献社”)副社长职位的谢炜,从入社之初人力资源部的一名职员到分管人力资源工作的副社长兼人力资源总监,一直和社科文献社的人力资源事务紧密相连,并利用在人力资源领域的专业优势,制定与实施信息化与数字出版战略,开辟出一条独具社科文献社特色的信息化与数字出版之路,推进社科文献社的“智慧型出版社”建设和转型升级。 入行15年,在民营出版策划机构成长起来的安海洋始终与海豚传媒共同成长,促成了海豚传媒第一家省级分销平台——山东小海豚的创立,创设性提出“产品线经营”发展策略,夯实“精品出版”发展路径,推动海豚传媒从规模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型。在出任执行总经理以后,她在出版、数媒、幼教、财务、人力资源等多个业务板块推动了海豚传媒向更高的平台发展迈进。 80后烙印,直面挑战拼搏不止 无论如何,经过多年的成长与历练,80后出版人已经展示出扎实的业务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成为当下出版业的中流砥柱。整体而言,这一代出版人身上具备许多共性特质:不惧挑战、不断尝试、勤奋靠谱。 首先,不惧挑战且乐于挑战是80后出版人展现出的职业姿态。这种职业姿态既是主动选择也是被动接受,80后出版人出生并成长于剧烈变革期,只有勇于挑战,才能不断实现职业突破。许多80后出版人仿佛天生就是“圣斗士”,乐于挑战像是他们骨子里与生俱来的品质。寇莹从外研社跳到“八竿子打不着”的童书出版圈时,她很“兴奋”,于她而言,这又是一次能够实现自我突破的机会;安海洋也表示,“我很喜欢每一次岗位变化带来的挑战,只有敢于迎战,才能让自己不断实现价值增值。”当然,能够很好地应对挑战,也显示出这一代人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宋强在“茅盾文学奖系列沙龙·周大新《湖光山色》”活动上 其次,不断尝试且不断创新是80后出版人展示出的职业能力。求学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期,职业期伴随着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层出不穷的背景,使得80后出版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他们能够准确快速地把握最新的行业变化,并及时运用到工作中。宋强在2015年担任人文社策划部主任时,敏锐地捕捉到图书营销环境的变化,并结合人文社的自身特点提出了图书营销活动的“四个原则”。同时,80后出版人中还有许多“斜杠青年”,他们不止于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在新领域大展身手。如,沙慧蕊既是市场营销达人,也是一名绘本作者、阅读推广人和业余歌手;法学系出身的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学分社综合编辑部主任孙玉虎,不仅是一名明星童书编辑,还有儿童文学作家、独立书评人、主持人和志愿者等多种身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