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有些是因为非常热爱图书,放弃了原本的就业机会转而投身出版业。中文系出身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简称“人文社”)社长助理宋强,毕业之际在与一所高校签署了三方协议的情况下,收到人文社的邀请后便义无反顾地加入人文社;译林出版社副社长谢山青也是放弃了进入外交部的机会,投身出版业;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的王媛媛在读书时就被山东人民出版社的《社会学家茶座》吸引,毕业之际在收到心仪出版社抛来的橄榄枝时欣然前往。 
译林社与土耳其红猫出版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前排右一为谢山青 还有些是基于对出版和图书的热爱,转行做出版的。因为热爱,明天出版社(简称“明天社”)图书发行中心副总经理沙慧蕊从一名空乘人员跨界进入童书圈,把爱好变成了工作;因为热爱,青橙文化创始人、总编辑王二若雅先后跳出广告公司、公关公司,专心和图书、文字打交道。 当然,除了热爱,还有些“误打误撞”进入出版业的。童趣出版有限公司(简称“童趣”)副总经理史妍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原本想自主创业开一家瑜伽馆,为了出版自己的瑜伽练习心得,她敲开了出版社的大门;同样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法律出版社(简称“法律社”)市场研发部主任王旭坤,毕业之际在公务员国考和京考相继落空后,收到了法律社发来的offer,从此便与出版结缘至今。 也有部分80后出版人是因为一些现实因素进入出版业。如理工科出身的明天社北京中心总经理寇莹坦言,毕业之际她进入出版业的最主要原因是当时心仪的出版社可以解决北京户口。由此或许也能窥见,80后出版人面临的巨大的生活压力。 职业成长,有折腾也有坚守 与前辈们相比,80后出版人的职业路更加多元和丰富,他们的职业成长一路伴随着出版业的转型升级,转型期的出版业让他们有更多机会通过职业调整,实现自我价值。 1982年出生的北京仁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仁意文化”)总经理刘鹏松,自大学毕业投身于少儿出版领域以后,便从未离开,并好好“折腾”了一番,“5年海豚传媒+6年接力出版社+2年天地出版社”的职业成长经历让他对童书营销发行有了充分和深刻的理解。今年6月,刘鹏松创办了仁意文化,将多年积淀转化为创业的动力和源泉。 寇莹的职业路也经历过一次重大调整,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工作9年以后,主动“降职降薪”跳到童书出版圈,从零开始组建团队,寻求跨界合作,打造爆款图书。 
史妍 史妍的职业之路也几经波折,在吉林出版集团北京分公司度过了两年出版“新人期”之后,2007年正式加入童趣,并且在一年后成为公司史上最年轻的编辑部主任。她也曾出走出版业,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工作了3年,在国际平台积累的版权管理经验,为她回归童趣并且最终出任童趣副总经理、分管童趣的版权业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