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组稿的方法与技巧

[ 来源:佚名    点击数:1250    时间:2014/10/19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组稿的方法与技巧

组稿是编辑工作中的一环,也是出版工作中一个关键的节点。它承上启下,不可阙如。成效如何,影响深远。大者可影响出版社的战略思路的实施,小者决定着一本出版物的质量与效益。组稿成效如何,体现了编辑的专业素养,心理素质和公关能力,也是编辑综合能力的一种具体体现。
    书稿的类型不同,作者的层次不同,组稿的方法也就不同。组稿一般有如下三种情况:
    一是出版社提出选题,约请作者写稿。如知识读物、教科书、普及性理论读物。如《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七个为什么》、《达标训练》等。
    二是出版社有出版计划或出版方向,有选择的向作者约稿。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的出版上,因为此类出版不是按出版社的要求如何写,而是根据作者自身的写作情况而定。如文学作品,作者要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把握来创作。(如王跃文、肖仁福主要写机关小说,唐浩明主要写历史小说。)学术著作要根据作者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成果来考虑出书的选题。如武大的赵林老师主要是研究哲学的,易中天老师是研究中国文化的。
    三是出版社提出选题意向和要求,约请社外专家和学者拟编撰方案,组织作者。此类出版社主要指大型的丛书、选集、全集和工具书。如汉语大字典,辞海,鲁迅全集等的编撰。
    如何组稿?组稿有什么方法与技巧?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研究一下与组稿密切相关的问题。
  一.组稿前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
     1.出版社的专业分工与特色定位
    组稿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凡是出版机构,如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都涉及到如何组稿的问题。但具体到一家出版社,就必须考虑出版社的专业分工。如文艺、美术、少儿、科技、辞书、古籍、人民社等。在一定的专业分工范围内,出版社在经营中,又形成了自己的出版风格,即出版社的特色定位。如湖南文艺出版社,除了传统的文学类图书外,在全国音乐类图书上,三分天下,此类出版物在出版社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如科技社,有些社在医学卫生图书上有特色,有些社生活类图书上有影响,有些社在农业图书的出版上有品牌。所以,作为编辑,特别是新编辑,在组稿之前,一定要清楚本社的专业分工,特别是出书上的追求。如机械工业的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商务印书馆的工具书、人民邮电的计算机类图书。
    因为出版社出什么书和不出什么书,一是要考虑已有的优势与影响,如在音乐版块上已经具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影响,是否继续扣展音乐类图书,要根据出版社的安排。再如有些教育类出版社,在家教类图书上出了不少好书,也有些市场影响,如果希望在这类图书上拓展,就要从这方面继续做出规模。二是要在出版社内先统一思想。出版社出书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是社长、总编辑的思路,作为编辑,可以提出建议,但一定要在社内统一思想后再考虑如何组稿。
  2,出版社的区位优势与品牌影响
   中国的出版社,一部分为“中央军”,一部分为“地方军”。“地方军”有本省的区划,在教材教辅的出版与发行上有一定优势,如果策划组织供本省使用的教材教辅,具有一定的行政资源,但中央出版社,特别是有些部委出版社,军队出版社,有系统优势,发挥好行政资源,同样在本系统内可以发行。中国的地方出版社,受本省人口基数的影响,大省的出版经济规模相对就大些,一些边疆省市自治区,如宁夏、西藏、新疆,人口少,交通不便,区位上就没有什么优势。
    出版也与本省的历史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如湖南的湖湘文化、湖北的荆楚文化、山东的齐鲁文化、四川的巴蜀文化。围绕文化传统,出版界就组织出版了有地方特色的图书。如湖南出版了研究曾国藩、王阳明等人的书,湖北出版了关于楚文化、三国文化的书,山东出版了关于儒家文化的书。
    品牌影响也很重要,编辑去组稿,代表的是出版社。如果出版社在同类社中市场占有领先,如商务印书馆、机械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他们都是某一领域的领先者,编辑一定会感觉底气很足,腰杆很硬,如果是普通的出版社,作者不太熟悉,对话时一定会问你们社最近出版了哪些书之类的话题。正如从国外引进版权,代理人和出版商一定会要求提供出版社有关数据,证明过去的经营业绩及影响力,否则就可能在竞争中出局。组稿前,要认真分析本社的优势与不足,组织什么稿件,找谁撰稿,必须胸有成竹。
    3.本编辑室的分工与安排。在出版社中,根据出版方向,编辑室会有各自的分工,编辑组稿时也要考虑这个因素。
    4.选题出版社是否已经确定。作为编辑,是代表出版社去组稿的,如果出版社选题尚未确定,说话一定要留有分寸。同时出版社还有二审三审,在三审中能否通过,也还存在变数,编辑与作者沟通时也要考虑这些可能的因素,表态要留有余地。
    二. 组稿前的准备
    1.市场调查。在组稿前,如何与作者沟通,要求作者提供什么样的稿件,作为编辑,一定要做到胸有成竹。这就是知已知彼。知已,就是要知道出版社过去出书的情况,既不能与出版社已经出版过的图书内容重复,又要有所创新。知彼,就是要研究市场上已经出版过的图书的特点。在图书市场上,除了原创图书外,大多数的图书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如何继承与发展,要根据市场和读者的需求决定。
    同时,还要了解自己所组织的稿件中涉及到的专业最新科研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如化工手册,农药手册。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革新,出版物提供给读者的信息资讯一定要是最新的成果。
    2. 研究作者。对于拟邀请撰稿的作者,一定要对其社会影响,专业背景,写作能力,已出版作品的特色,市场表现进行深入的分析。如郎咸平最新的著作主要涉及宏观经济,于丹主要涉及历史文化,杨红樱主要是儿童文学,孙云晓侧重于少儿研究,王金战探讨家庭教育。
    从何处找到理想的作者呢?找到了合适的作者任务就完成了大半。我在上次《作者资源的开发与维护》的演讲中,曾经讲到如何发现作者、维护作者的方法。如通过各种学会协会、通过开卷公司的市场调查,通过各种媒体和书店的销售排行榜,通过定期对书店图书销售的观察,通过各种人脉关系等。如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中心的畅销图书《股民基民常备手册》、《从头到脚说健康》的作者,是他们在书店看到了作者的另外畅销书后,主动向他们约稿的。业内戏称他们的作者选择是“掐尖战术”。《从头到脚说健康》的作者曲黎敏,是在另外一家出版社和电视台讲述《黄帝内经》,北京中心研究了她的专业背景和工作单位,她著述的特点,主动上门找她,曲黎敏后来成了北京中心的签约作者,之后出版了一系列的健康类图书。
    每一次组稿,都是对本社或本人作者资源的一次全面捡视,如果组稿成功,也是对自己今后工作中新的作者资源的补充。
    一流作者,才有一流的书稿,也才能成就一流的编辑。
      3. 拟定好图书的编写体例、要求、范文、交稿时间、稿酬、主编人选、编委等事项。前面讲到,如果是大型的工具书或者丛书、选集或全集,如何编写,如何选择主编与作者,虽然要与主编协商后再定,但编辑事先一定要有所考虑。所以,组稿前要拿出个初步意见。如我们组织的《六十年文学作品大系》,我们先考虑了仍然选择中国作家协会作为合作伙伴,选择王蒙作为本丛书的主编,选择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来负责挑选各种门类的稿件。一是因为他们的权威性,二是双方多年因为编选文学作品年度选本而建立了互相信任的关系。我们在拟定的编选提纲中规定了篇幅,交稿的时间,编委会人选和主编人选,每篇稿件的稿费及编选费、主编费等。
      4.对于将要拜访的重点作者的重点书稿,要准备好详尽的营销方案。其中包括媒体宣传推广方案和渠道推广方案。媒体宣传包括平面媒体和新媒体。新媒体包括网络、手机、电视、广播、光盘等。渠道推广包括书店店堂的布置、标语招贴、与读者的互动演讲、签名售书。要概括出书稿的主题和宣传口号,要一句话说出图书的特色。还要写出宣传的批次与规模,时间与地点。要让作者感觉到你的重视程度与成功的把握。
    三.  组稿的方式
     通讯约稿。对于一般性的单篇的稿件,由于作者众多,不宜于全部登门,所以采取通讯约稿。如电话、伊妹儿、QQ、MWN等。如《年度作品选》、作文选等。这种方式快捷、经济。
      信函约稿。发约稿函。这种方式比较慎重。作者认为可信度高些。特别是年纪稍大些的作者,有些人不习惯用电脑,更要用信函。
     但无论是通讯约稿还是信函约稿,都要礼貌得体。书信的撰写要根据对象在用语上规范、体现出修养与学识。
    登门约稿。登门约稿指的是重点作者、重要书稿。编辑只有登门当面交流才可以说得清楚的。目前,大多数书稿的组织都需要编辑登门与作者交流。
    四. 组稿中的沟通
    1. 与作者预约时间、地点。登门时,带上名片,最好还带点本社的重点图书或者地方特色的土产品。或者给作者的夫人带些小礼品。第一次登门,穿戴要得体,人要显得很精神,一定要准时到达,要把各种可能因素考虑进去。如堵车、天气等。日本一位出版家鹫尾贤也说,第一次约稿就像男女相亲,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当然,如果是第一次约稿,最好有熟人介绍最好,这样作者才会完全相信。这也像男女相亲,有人作媒才放心。
    2. 要就拟编写、编选的选题,与作者进行充分的沟通。通过沟通,不仅双方可以就选题的撰写达成共识,讨论中还能进一步对选题加以丰富、完善。编辑虽然不可能都像专家一样对某一领域有较深的研究,但一定要对所约请的专家、作者的研究领域、建树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否则,你与作者就会在沟通上产生障碍。当然,编辑能像张元济、鲁迅、邹韬奋、胡愈之、叶圣陶、周振甫这样的大家更好,能像张元济主政商务印书馆时罗致的学者名流那样也好,虽然这是凤毛麟角,但一个优秀的编辑,对自己一定要严格要求。取法其上,得乎其中。虽然大家至少都受到了大学本科教育,但仅此是不够的,编辑的知识面既要专,也要博。如果在某一领域术有专攻,成为专家学者,约稿时能与作者站在同一高度交谈,那就再好不过了。如唐浩明,通过编辑曾国藩全集,不仅创作了系列历史小说,还发表了很多研究文章。如周振甫,对刘勰的《文心雕龙》等很有研究,曾出版了十卷本的文集。
     向作者约稿也是一门人际关系学,它涉及到出版学、心理学、社会学诸多领域。所以光有智商是不行的,情商也会发挥很大的作用。面对一个陌生的作者,双方都在互相试探,有些话你不能完全说明,这就靠你察颜观色,靠你对形势的分析与判断。这种判断,来源于对细枝末节的体味。如约稿时要学会倾听,对方说话时要全社贯注,不要总是在接听手机或心不在焉,也不要不观察作者的反应,一个人在那儿高谈阔论,同时也不要委委琐琐,显得很拘谨。要学会寻找话题,不能让双方的沟通冷场。谈话时要眼睛平视着对方,不要架着二郎腿在那儿晃动。行为举止要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要巧妙地将本社的优势、地位、影响告诉作者。要注意作者的反应,寻找其感兴趣的话题。同时,与作者交谈,或者一块吃饭,不可能总是谈出版的事,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别的话题,这时就显示你的学识与视野,你的阅读量。你不可能一味逢迎,但要谈得投机。这也是考察作者的一个极好的机会。如果你发现作者不适合写你希望的选题,可以委婉地提出中止;或者请作者撰写另外的书稿。
    与作者探讨编撰要求时,也可以让作者先写一部分样稿,通过对样稿的审查,决定作者是否继续按目前的状况写下去,不要等到作者将全部书稿都完成后再提出修改意见,这样作者付出的劳动量大,也会延误出版周期。
     3.与作者签定约稿合同要有单位的授权,对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以及违约后的处理都要事先征得领导的同意。否则会面临赔偿和法律责任,同时也会给单位在信誉上带来损失。如果确实要退稿,要区别情况给作者一定的补偿,这些条款都要写在合同中。
    作品出版前与后,部分作者的态度可能会发生变化。编辑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在合同的拟定上,越细致越好。如长江文艺社在王立群,老鬼的作品出版后,曾经与作者发生一些纠纷。这些纠纷虽然是作者的误会,但当初如果都写在合同上,责任的划分就更明确些。
     4.组稿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1)作者不愿接受约稿任务或邀请。对此类推托的作者,不要勉强,你态度诚恳,反复说明即可。但说话要留有余地,表示以后再联系。这些作者虽然一次没有达成合作的意向,但并不是说以后就没有合作的空间,所以一定要处理好与此类作者的关系。还有一种情况是,作者与你或者对你所在的出版社并不熟悉,推托只是一种试探。这时你就要诚恳或者充分地介绍情况,打动作者。有时作者也会转变态度,与你合作。刘备“三顾茅芦”的故事,对我们也应有所启发。 如长江文艺社青年编辑李萧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听了王立群教授讲的《史记》后,马上与之联系。经过长达半年的跟踪交流,最后才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胜出。当初,王立群教授并没有马上答应编辑的。
    (2)如果碰上自我感觉特别良好的作者,期望与实际明显不符,也不要与其闹翻。要根据情况,十分委婉地降低其预期。如果与其关系比较熟,可以摆事实讲道理,直接指出其要求的不合理性。双方能够合作更好,不能合作也要保持君子风度。
    (3)与作者的交流要站在同一高度,不要过于谦卑,也不要过于张扬。交流时要侃侃而谈,礼貌又不失自信。如果作者的作品明显存在不足,你又刚刚与他交往,交谈时一定要委婉,表述过于直接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但你如果能够指出他过去的创作中,或编写中存在的不足,他可能虽然不会马上直接承认错误,但内心里会对你刮目相看。如周振甫担任钱钟书《谈艺录》《管锥编》的编辑,指出了文稿中很多疏漏,钱钟书对其赞誉有加,在《谈艺录》一书的跋中特别肯定周振甫先生的贡献。
    (4) 要注意给作者以信心。对于有潜力但对自己又缺乏信心的作者,要给以鼓励,肯定其优点。如冯小刚在写《我把青春献给你》一书时,写一章金丽红看一章,既指出其不足,又肯定他的优点。再如《红岩》《红旗谱》《红日》的出版,作者都得到了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江晓天的修改指导。
    (5)对于社会影响较大,图书市场预期较好的作者,如明星、名人等,有些人写作能力较弱,编辑也可以允诺代为其整理稿件,使其达到出版水平。如陈鲁豫的《心相约》,胡星的《两生花》、倪萍的《日子》等,都是经过编辑的认真加工才成书的。有些时候编辑先列出提纲,请作者口述,编辑按照口述的内容整理成文字。
   (6)对于确有潜力但价值不为人认可的作者及书稿,一定要慧眼识珠 。出版界此类成功例子不少,如英国的女作家杰克·罗琳的魔幻小说《哈利·波特》共投了十二家出版社才得以出版,中国四川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投了四家出版社最后花落人民文学出版社,最终获得茅盾文学奖,金丽红对王朔文集出版的力推而使王朔名满天下。名不见经传的二月河作品的最初出版,也是编辑的力推才使这匹黑马横空而出。
   (7)向作者的经纪人约稿。有些作者,由于公务繁忙,或者约稿者众多,为了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更大的回旋余地,聘请经纪人代为处理稿件事宜。如毕淑敏、姚明等人,都有自己的经纪人。(二月河也曾使用过经纪人。)与经纪人谈判要把握好尺度,经纪人可能漫天要价。但你要认真研判作品的潜在市场,认真审读稿件,是否性价比合理,如果开价太高,出版社出版后会出现亏损,最好不要勉强接受。当然,通过谈判,最后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是最好的结局。
   (8)有时候,编辑专程去找作者约一部书稿,结果在交谈中,发现作者有更好的写作打算或者构思,如果吃得准,编辑就要“另谋高就”,这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同时,对于一些十分抢手的作者和书稿,如果编辑发现其确实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或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要迅速汇报领导,当机立断,或支付预付金,或签定合同,保证书稿不致流失他人之手。如磨铁文化公司的总经理沈浩波从网上看到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的书稿后,果断决策,立即乘机从北京飞往广州,当即支付部分稿酬,拿下了这部畅销书。当时,已有多家出版社和民营出版商与当年明月反复谈判过。
    五.组稿后的落实
    1 .回后要保持联系。要不时地询问进度,特别是节假日,要通过各种方式向作者表示问候。打电话虽然亲切些,但对于重要的专家学者,可能会影响他的作息,发个短信问候比较妥当。现在写信催稿的不多了,但写信更能体现编辑的认真,必要时,也可以给重要的作者写写很得体的信。如果打电话,是作者的夫人接,要很客气地向其问候。或者调动夫人或丈夫的积极性,给她或他留下好印象,在争取书稿中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有时候,催稿也是一门学问。鲁迅的《阿Q正传》,是《晨报》的副刊编辑孙伏园催出来的,这已成为出版界的一个佳话。孙伏园不仅会写稿,会编稿,还很会拉稿。“一脸笑嘻嘻,不容你挤不出稿来”。他每周见鲁迅一回,见面就说“先生,明天要付排了。”总之,无论采取什么办法催,不伤情面,又让作者按时交稿为上策。
     2. 对于重要的作者,特别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作者,要主动在生活上关心,助其解决具体困难。如外研社为争夺《许国璋英语》,还是编辑的李朋义曾经为许老先生服务多年,帮他背煤气坛子上七楼。对老师的关心终于打动了许国璋教授,这部书稿最终从上海一家出版社转移到了外研社。如作家社女编辑张懿玲为了取得贾平凹的信任,不仅自己垫钱预付稿费,在贾平凹患肝病期间不顾传染的危险到病房中探视。对于经济上较为困难的业余作者,或者有另外需求的,经过出版社研究后,可以提前向作者预支稿费。如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中心曾一次向郭敬明预支了一千多万元稿费,帮助其在上海购买办公场所。我在出版《二月河文集》前,也按作者要求,一次性支付了一百万元的现金稿费。
     3.对于重要作者,或者是专家,有可能的话要建立超越工作关系以上的友谊。如民国时期生活书店的老板汪孟邹,对蒋光慈生前身后的帮助,成为出版界的佳话。如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中心与郭敬明的紧密合作,双方除了出版上的配合外,北京中心还为郭敬明在出版纠纷、参加中国作协、组织与专家对话方面,提供了郭敬明本人无法实现的条件。
     4. 作者书稿收到后,要及时回告,及时处理。对于出版的进展,也要定期通报作者。切不要先热后冷,给作者留下不好的印象。编辑不要认为作者对自己不信任,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尊重作者的劳动。
     当然,约稿只是编辑工作的一个环节,书稿收到后,及早地编辑、出版、发行好作者的图书,是比任何的许诺,任何的条件都重要的。这不仅涉及到一本书的经济效益,而且关系到作者对出版社的评价。处理好与一个作者的关系,发行好一本图书,都会在更广泛的领域内产生示范效应。这是当好编辑的职责所在,也是成为一个有影响的编辑的基础。
                                       (本文系在武汉大学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南出版培训班上的讲稿)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南京新华书店新街口旗舰店重装升级

  • 下一篇文章: 编辑如何寻找选题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读了这些书,谁都能写好今年…[3300]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6653]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6274]
  • 2019图书市场报告发布:新书…[2637]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633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10098]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9074]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3747]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10791]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10727]
  •  
     相 关 文 章
  • 中青布鲁姆斯伯里公司成立 首…[1684]
  • 3小时订单破千万!2020浙江省…[1568]
  • 培养阅读力是塑造孩子学习力…[1797]
  • 中少总社“父母学习计划”燕…[1554]
  • 2020年10月中国青年阅读指数…[1585]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109.3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