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出版人物】 >> [专题]『书业观察』 >> 正文

天地恒久有物则  筚路蓝缕启山林——柳斌杰纵谈新闻出版改革

[ 来源:佚名    点击数:9435    时间:2005/9/2    编辑:冰河文化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在出版方面主要是进行不同性质出版集团改革的试点。党和国家的重要媒体及一部分公益性的出版单位继续深化内部改革,比如说像《人民日报》、《求是》以及各地方的省报,这样一些报纸主要是深化内部改革,增强公共服务的功能。还有少量的出版社,比如政策性的出版社也是按照这个方向进行改革。另外一部分经营性的出版单位,面向市场,进行产业化经营都要转制,按照企业的要求进入市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目前也选择了一批在进行试点,进行转制,进行股份制改造。这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试点。按照“十六大”的精神进一步深化新闻出版业的改革,首先是在体制上要突破,以前的改革关键是在体制上没有突破,单一的国有制,单一的国营发行主渠道一直没有突破,这一次在体制上要进行突破。这是和以前改革不同的地方。

  这次改革还要在理顺关系方面做大量工作。过去新闻出版单位都有党政军群机关主办、主管的限制,在关系上就比较复杂了,既有党委部门的领导,也有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还有所办单位的上级管理,这一次主要就是要理顺这个关系,让所有的新闻出版单位都成为独立经营的主体。能够实现国家资产授权经营的,一律要资产授权经营,政府部门除了法律规定的相关任务以外不再干预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在体制上有很大的转变,所以这一点逐步要向国际上通行的管理原则靠近。政府主管部门不具体管企事业单位,由过去只管自己所办的新闻出版单位变成社会监管。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过去不允许其他资本进入新闻出版领域,只有国有资本,现在从不同的环节上有条件地向其他经济成分逐步开放。这就为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开辟了健康的融资渠道。过去之所以发展受到了限制就是投资渠道不畅通,难以做强做大,现在增加了融资渠道,开放这些内容,从投资上给了一定的活力。

  记者:目前新闻出版产业发展中通过改革要实施哪些新的战略?

  柳斌杰:我想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是集约化经营的战略。中国的报纸、杂志、出版、音像、广播、电视都是过散、过乱,规模很小,数量很多,都是不成气候的,大多数不能在市场上参与竞争。我们提出要集约化经营,要依托现在一些名牌、名社组建一批有实力的跨国经营集团,经过一个时期之后中国也有类似新闻集团、时代华纳等等这样的跨国经营的传媒大企业。

  这里面需要说明的就是有一些舆论在批评,现在的改革是一个模式,就是组建集团,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是要组建一些集团,从这些集团里面再培育出一批跨国集团。因为中国缺乏这样的大型传媒集团。但同时也不忽视专业性出版集团的建设、改革和发展,同时还要支持一些中小型的、有特色的新闻出版单位的发展。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也是这一种情况,一是占主流地位的大型跨国传媒集团,二是专业性的新闻出版集团,三是一些小而特的新闻出版单位。比如说德国、法国、意大利一些家族式的报纸、期刊、图书出版单位生存了三百多年,也是很好的,虽然它小,但是有特色。整个布局将来大中小并存,所以不是单一的,传说要把所有的新闻出版单位都划到集团里面去,这是一种误解。

  第二是精品战略。文化产品的消费和其他物质消费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它不一定完全靠经济发展的情况来决定。购买房子、购买汽车,就遵循“票决”规律,由收入增长的规律所决定,而文化产品的消费恰恰不是这样的,依靠的是文化传统、文化氛围和当时的文化气候,世界上读书最多的人并不是最富的人,而往往是穷人,这就是文化消费和物质消费不同的特点。所以名牌的效应就非常重要。联合国每年都在公布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一百种书、一百种报、一百种杂志、一百位作者,就说明这些名人在世界文化发展中影响是极大的。有些人几千年不朽,有些书一版再版,所以名人效应是很大的。在中国发展新闻出版业也要依托名人、名牌、名社,实行名牌战略,打造精品力作特别是想跨国经营,想走出去,不依托名牌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三是走出去的战略。中国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的文明也是人类文明最优秀的一支,但是我们的文化弱势也较明显。我们知识生产的总量赶不上发达国家,中文信息在世界上占的比重很小很小,到国外一看几乎看不到中国的文化影响有多少,这与我们当前经济地位是极不相称的,所以文化走出去也是当前的一个任务。我们老是消极防御别人的文化渗透,为什么不走出去渗透他人呢?所以要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众多问题。当然我们语言上的不方便,这一点通过两个方面的工作来解决,一个是在全世界推广汉语教学。现在全世界已经有6千多万人在学习汉语,进行汉语水平的考试,说明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向国际上普及汉语知识、推广中国文化,这是一个方向。第二个方向要通过国外的传播渠道、国外专家把中国文化的精品译成外文,传到全世界。中国也要下决心向外推介自己的文化。这些年来通过努力,在新闻出版方面,在国外已经设立了一些电视台、电台、出版报纸刊物的机构,但是对主流社会的影响还很小,主要就是文化观念上的差异、语言上的障碍。我相信通过中国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地位的提高,我们在世界上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新闻出版行业责无旁贷地担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这是目前也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四是科技兴业战略。新闻出版处在信息业的前沿,科学技术是发展的推动力之一。要采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管理,提高采编、加工制作、传送、包装、销售的水平和产品质量,生产科技含量高,创造性强的知识产品,增强我们原创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五是人才战略。新闻出版行业是一个高知识、高智力的行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人脑加电脑,而电脑也是人脑设计的,所以归根到底是人才的问题。外国传媒集团进入中国的首要任务就是挖掘中国的优秀人才,推行人才的本土化。这就面临一个人才竞争的问题,新闻出版的人才面临着多种选择,有了外国集团、有了国内集团,现在的有名主持人别人200万就挖走了,英文好的几乎都到海外发展了。报纸主编也是年薪百万、二百万元就被别人聘请走了,出版专家也是同样的。所以要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要形成留住人才的机制。要大力培养新闻出版方面的人才,要培养一批在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名编辑、名记者、主持人、出版商,要造就这样一批人才。过去在这个行业过分看中意识形态的作用,没有站在产业、事业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所以经营管理人才奇缺,现在不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所以要进行人才队伍的建设。

  记者:如何看待当前新闻出版改革的思路和实践?怎样把握两者间的契合点?

  柳斌杰:我觉得主要是要解决思想观念的问题。值得强调的有这么几点:

  一是新闻出版行业以至于整个文化行业的产品是有两种形态,在思想观念上必须要分清楚。一方面是一个观念形态,表达一个认识、思想、文化、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表现为物品,是一种载体,一种传播的渠道,这两者的关系一定要认清楚。否则就看不清楚改革思路是怎么确定的。一方面要重视观念形态的东西,这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学习会议上关于文化产业问题讲话中讲的,在文化观念方面,一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把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代化的要求结合起来,进行思想文化的创新。另一方面是物质产品,在物质形态方面就要按照物质生产一般的规律进行产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

  二是有两种属性,既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又有市场商品的属性。比方一份报纸,它传达了一些信息,进行了舆论的引导,这是意识形态属性的一面,另一方面又是一个产品,又在市场上去卖,有商品的属性。如何处理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要用新的观念去看待。过去我们认为在处理意识形态方面加强宣传就是占领出版物版面阵地,现在看来你的阵地不只在纸上,重点在市场,占领市场就是占领阵地,退出市场就是失去阵地,销售你的产品就是传播你的观念,要把市场和阵地统一起来,这样就避免在这方面左或者是右的思想的干扰。

  三是两种行业性质,一种是事业,一种是产业。新闻出版作为党和国家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事业,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但是也是一份产业。事业的繁荣要靠产业去支持,就像人一样,要有精神,首先要有身体,身体健康才能生产更多的知识、精神、力量。人的精神活动和身体是分不开的。新闻出版行业恰恰也是这样的问题,既是表达一种精神,也是一种物质实体。过去我们错误的地方就在于只强调精神这方面,忽视了物质生产方面的属性,现在要强调两个方面的生产。

  四是两种功能,也不能忽视。一种功能作为信息的渠道和知识的载体,新闻出版归根到底是信息载体、知识传播的渠道,从这方面来讲,它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离不开的。另一方面,它作为文化产业的基础产业,书报刊音像制品、广播电视这是基本产品,是现代人离不了的产品。它也是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消费和生产力的增长点。所以它的产业价值、产业意义也不能忽视。所以过去大家一提到文化行业,就以为是只产精神,不产物质,实际上现在的文化行业是规模极大的物质生产行业。大家到国际上看看,美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已经占到美国出口产品的第一位,好莱坞的大片,音像制品已经控制了全世界75%的市场。美国并不说传播它的文化价值观,而是推行它美国文化产品,这是它高明的一步,发展文化产业。韩国文化产品也已经占到他们国民经济GDP的13%,成为它第一大支柱产业,而且目前主要是瞄准中国的文化市场。卡通、电视剧、电影都在向中国传播。韩国和日本的游戏软件也是在中国市场占主导地位,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日本的大公司,比方说松下、东芝这样的家电传统产业都转向文化内容产业的生产,主要在用现代文化产业改造传统的家电企业,恢复企业的活力。所以这一切说明文化产业也是当前国内消费的增长点和经济的增长点,对发展经济也是极具重要意义的。从事文化行业的人,过去只注意它的意识形态作用,而忽视了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我很想听一听您的心声——您如何评价新闻出版改革的实践和前景?

  柳斌杰:新闻出版改革是社会最敏感的领域,加上外部力量十分关注中国新闻出版的改革,使这方面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矛盾,所以推动这场改革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行业内、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高度关注、大力推动才能实现。因为新闻出版是一个公共产品,它的每一个结果都会对公共利益带来某种影响,所以它发生的一切变化都与我们当前整个社会的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都产生影响。所以在思想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实现“十六大”提出的与时俱进的要求;在行动上又必须十分谨慎,所以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一直处于试点阶段。原来的一些试点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没有解决体制方面的问题,已经开始的这一轮试点主要是在体制上要有突破,为下一步全面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积累一些经验,所以在行动上是非常慎重的。中央提出在推动新闻出版改革方面,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点后面,协调推进的原则。各地不必一个样,东部地区市场发育程度高,市场化进展就快,西部地区市场发育程度低,推进的方式也不同。对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对既有事业属性,也有企业属性,各种不同类型要分类进行指导。在各个层面上都选择了一批企事业单位作为试点先走一步,然后把整个新闻出版的改革放在国家文化建设、政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台湾媒体专家陈煌:我的期刊实战经验

  • 下一篇文章: 一个美国出版人眼中的美国出版业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4342]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4275]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3486]
  •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2018年…[4810]
  • “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作者…[425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7025]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6473]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0881]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8422]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8254]
  •  
     相 关 文 章
  • 审稿要关注大气候[1708]
  • 少儿出版经受住了考验[2481]
  • 抱团取暖 砥砺创新[2535]
  • 易中天:没想到科学家出书也…[2771]
  • 张颐武:丢开功利多读闲书硬…[2766]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62.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