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微观西藏》:编辑打磨就在一个“真”字

[ 来源:佚名    点击数:544    时间:2012/11/20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作为从全国1000多种 选题中遴选出来的十八大主题出版项目,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微观西藏》(汉英版)从一开始就被众多期盼的目光聚焦。在众多的献礼图书中,这本唯一的涉藏外宣图书,一改以往刻板说教的外宣套路,凭其清新活泼的新媒体面貌,令人耳目一新。

    一位美国专家在看到这本书稿后认为,该书用事实说话,关注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深入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些素材也许并不高大伟岸,却散发着原汁原味的西藏乡土气息,让那些藏传佛教和西藏传统文化正在毁灭的论调消弭于无形,让人在阅读之后对西藏、西藏人、西藏文化和中国政府产生了正面、积极和公正的印象。

    视角新颖形式创新

    《微观西藏》是一本以“微博体”形式展示真实西藏的书。该书大胆尝试,追求新媒体环境下最佳阅读体验,积极创新,把新媒体的有关理念和精髓引入到传统的图书出版中来,用最短的文字还原了那些最了解西藏的人心中最真实的西藏。这种致力于提升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创新涉藏外宣工作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提升涉藏外宣在国际传播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做了有益的探索。

    商务印书馆总编室主任刘祚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本追求最佳阅读体验的书,《微观西藏》采用了更能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的“微博体”,图文并茂、汉英合璧,不仅可读性强,而且非常有利于后续的网络传播和外宣落地。同时,该书一改过去不少涉藏图书的沉闷面貌,“大题小作”,把宣传重点放在西藏人日常生活和他们的精神世界上,全书共收录了520余条精彩微博,150余张精美图片,通过大量鲜活的见闻、细节和故事,超越了其他一些涉藏图书对奇风异俗、自然风光和宗教神秘感的热衷,深入到人们内心的层面,客观地构建了一个更加丰富和精彩的西藏形象。

    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太累了,但编辑过程很快乐。”《微观西藏》责任编辑储丹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她告诉记者,《微观西藏》这本书最初动议源于一篇偶然读到的人物访谈,访谈对象刘萱时任西藏自治区外宣办副主任。刘萱说:“西藏不是媒体制造出来的那个西藏,更不是西方舆论炒作出来的那个西藏……我们的外宣工作,要一切从真实入手,用事实说话,以真情动人,把真话说真,把实话说实。”她的话一下子打动了商务印书馆的副总编辑周洪波。
 
    “我们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汉语世界》杂志不就一直是在这样做的吗?如果要做一本书,客观地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西藏,我们商务印书馆当仁不让!”周洪波这样对储丹丹说,于是储丹丹在这本书还只是一个“愿景”的时候就成了它的责任编辑。

    “‘无米之炊’的主妇不好当。”怎么办?《汉语世界》杂志的全体中外编辑都被动员起来开始网上调研,以掌握海外读者对西藏的了解程度和兴趣所在。“调研的结果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海外大多数人关注的话题都集中在旅游方面,对民俗、宗教抱着猎奇的态度,对当地人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知之甚少。”储丹丹回忆说,当时摆在面前的难题是:该如何打破神秘感,消除偏见,为世界还原一个真实的西藏。

    就在这时,刚刚归国的资深媒体人聂晓阳进入了周洪波的视野。聂晓阳多年来从事涉藏报道,无数次赴藏,有着浓厚的西藏情结。听完商务印书馆的构想后,聂晓阳表示,内容上要想真实,就不能是浮光掠影,要用放大镜去看,从细微之处着眼;形式上,要想快速、广泛传播,就必须适应当下的新媒体环境,做成“微博体”。

    编辑打磨就在一个“真”字

    “对敬畏文字的人来说,哪怕是真实的瑕疵,也胜过虚假的完美。所以,这本书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一个‘真’字。我们要用真诚的心态,找到尽可能多的真正了解和理解西藏的人,挖掘和呈现那个超越了走马观花、一惊一乍和非黑即白的西藏真容。”这是主编聂晓阳写下的一段话,也是这部书的编辑理念。

    “写微博看似容易,可如何驾驭好这区区140个字,不矫情、不偏见,让每一条都言之有物,见人、见事、见情、见智,不仅有来龙去脉,还要有观点、有态度,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储丹丹回忆道。刚开始写出的微博被大量“枪毙”,我们就请主编每周来逐条讲解、点评,直到每个人都切实领会原则、掌握方法。

    在编写组辛苦磨砺的同时,周洪波亲自带队赴藏,在拉萨拜访当地人士,带回了大量的人物访谈笔录和数百张精心挑选的一手照片。“遥远而神秘的西藏,自此变得触手可及。”储丹丹说,当时编写组除了打磨文字外,另一项重要工作是筛选图片。“我们放弃了大量山川风物的‘美图’,而主要把镜头聚焦在人,特别是普通人的身上。”储丹丹说,最终,呈现于纸面的,都是原汁原味、真实动人的生活图景和细节。

    成稿之后,编写组请馆内馆外方方面面的专家,做了一轮又一轮的审读和修改,还专门召开专家座谈讨论,听取多方意见,在知识性、政治性等各方面进行把关。就在《微观西藏》付梓前夕,一位阅文无数的资深校对给储丹丹发来短信:“这本书太吸引人了……我这颗早已麻木的心被唤醒了。”看到短信,储丹丹近4个月的辛苦都化作了幸福的眼泪。

    “《微观西藏》就像一块璞玉,在历经了无数的打磨和赏玩之后,终于展现出它迷人的光彩。”

 

[1]

  • 上一篇文章: 纪念作家逝世七十周年《茨威格读本》出版

  • 下一篇文章: 海豚社眉睫:理论家对选题策划的启示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读了这些书,谁都能写好今年…[3366]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6674]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6322]
  • 2019图书市场报告发布:新书…[2672]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637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10126]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9088]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3764]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10808]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10748]
  •  
     相 关 文 章
  • 中青布鲁姆斯伯里公司成立 首…[1698]
  • 3小时订单破千万!2020浙江省…[1580]
  • 培养阅读力是塑造孩子学习力…[1812]
  • 中少总社“父母学习计划”燕…[1567]
  • 2020年10月中国青年阅读指数…[160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78.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