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2012BIBF的创意与新变
2012BIBF的创意与新变
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四大书展之一,本届BIBF持续创新的态势清晰可见。在参展规模创历史新高的背后,正是中外书业悄然发生的变化——谁在变?哪些方面在变?未来将向哪里变?
■商报记者 金 霞 李 丽 蓝有林 晓 雪 穆宏志
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海内外出版机构齐聚第1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以下简称BIBF),让初秋的北京再度“炎热”起来——思想的碰撞,文化的交融,产品的展示,技术的对接……一年一度的国际书业盛会,在变与不变中展现着独特的魅力。
从政府到业界均对本届BIBF重视有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北京市副市长、代理市长王安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等参观展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开幕式暨第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颁奖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出席2012北京国际出版论坛并致辞。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阎晓宏、孙寿山,中纪委驻总署纪检组组长宋明昌,各行业协会、出版传媒集团、大社名社负责人,以及多位国际出版传媒集团首席执行官等,悉数到场。
“一个焦点”:数字出版新理念新走向
BIBF是版贸的平台,更是中外出版人思想碰撞的空间。“纸质出版物的前景仍值得期待,但是数字出版无疑会成为今后各方出版力量发展的重心之一和出版产业的角逐关键领域”已成为共识。
在技术革命正改变和重塑出版业的时代,BIBF积极关注、推介国外数字出版的新模式、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进而为产业的全球化发展贡献智慧。从2012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以“数字环境下出版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主题,到新国展的逾万平方米的数字出版展区,成为这一主题的最好注脚。当国内还在探讨盈利模式时,欧美国家已经带着产品和经验来了。今年数字出版主题更多地变成实际的观摩和经验交流,而不再是单一的理论探讨。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