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出版人物】 >> 正文

民营书业老总们聊编辑那些事儿

[ 来源:佚名    点击数:2948    时间:2011/7/5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于飞翔:管理艺术?我不是学管理的,所以不懂什么管理艺术。我认为所谓的管理不能千篇一律,也不具有完全模仿性。每个公司有每个公司的不同情况,每个个体有每个个体的独特性,管理是人的因素,把管理套一个模式本身就是错误的。我的管理方式是大家即可以成为同事,也可以成为朋友,用一种理想加现实的思想将一个团队整合在一起,为了一个目标能力。作为一个图书公司的管理者,我认为要感性和理性并存。

    张振忠:我应该属于实战流,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学的教育,是在边实践边学习边思考边修正中,形成自己对管理的认识的。如果追究思想形成的根源,有两个:一个是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和松下幸之助等人,受他们影响比较大,将他们的传记和著作都反复读了很多遍;另一个就是中国儒家的东西。我认为,管理并不复杂,做管理其实就是做人。

编辑用人之道

    有人曾说,“一个优秀的图书编辑,不仅是文字处理的艺术家,还需要懂经营,能创新,有思想”。图书编辑这一行,绝非只是文字工作那么简单,个中学问,大了去。那么,你心目中理想(优秀)的图书编辑是什么样子的?

    朱大平:中国的图书界,很难碰到既懂策划又懂管理、既有执行能力又有思想深度的图书策划人。如果有这样的人,一定会受到图书公司的强力追捧,像这样的人,可以不惜千金,为我所用。因为一旦拥有这样的人,就可以带活一个团队,甚至盘活整个公司。

    尚红科:优秀的图书编辑肯定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一个什么都知道又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一个善于沟通交流而不孤僻的人,一个悟性高而不自以为是的人,一个敏锐而行动能力强的人。当一名优秀编辑其实很不容易,不是说你干了几年就可以成为优秀编辑的。

    陈晓晖:图书编辑的确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职业,在美国出版业中每个人都承认编辑工作是一门艺术,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成为一个熟练的、成功的编辑,而伟大的编辑实在是凤毛麟角。一名编辑必须喜欢阅读(而且是广泛的阅读),必须充满好奇心,并且形成坚忍不拔的性格。编辑的英文是“Publisher”,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编辑就像“Publisher”中的各个字母一样要具备下面的不同能力:Professional(专业性),Understanding of human & organization(对组织特性和人性的洞察),Business-sense(商业嗅觉),Learning adaptively and quickly(快速的善于调试的学习力),International vision(国际视野),Situated empathy(共情力),Hardball hitter/doer(善于处理麻烦),Enthusiasm(热情),Responsibility Professional(责任)。

    桂林:我心目中优秀的图书编辑要具备三种身份:一是顶尖的营养师。无论是引进作品还是本土作品,都需要我们的编辑进行再处理、再升华,找出哪些地方需要“大补”,哪些地方“营养过剩”,缺什么微量元素等,并为其开出偏方和秘方。二是优秀的化妆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们不仅希望她“身体”健康,也希望她看起来光彩照人。这就需要我们的编辑能够将“面子”这件事认真对待。三是人气营销大师。她是一个美女,但现在的美女太如云了,这就要求我们的编辑要经常将其推到观众面前,参加这个秀、那个赛,在公司内、公司外都需要向你的“观众”炫耀她的美丽和魅力。

    刘洪:我认为编辑必须会两个“全”,实际上也是这么要求的。第一个叫“全能”,就是你要掌握这个产业链的所有环节,从选题的第一个创意点到市场调研,到文稿组织、文案处理、封面制作、营销策划,包括生产印制,你全都懂。我举过一个例子,美国人都有很大的地下室,所有工具都有,包括电锯,可能他一辈子用不到电锯,但是他有。同理我们的编辑可能一辈子都不用排版,但他不能不懂排版。而且只有理解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课量、工作难度,才会在相应的环节为别人着想,实际上为别人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第二个就是“全情”,这个项目就像你的孩子一样,你必须为它负责,全情地投入,你要感觉自己处于一种孤独的状态。

    甄煜飞:在编辑所具备的基本要求上,时尚、新潮、思维活跃,要有“杂家”的眼光、敢去想。图书编辑的眼光很重要,所以,我要求图书编辑放低姿态,把自己当成普通读者,恨不得一目十行地把一本书看完,如果它能感动你,才算是一本好书。

    于飞翔:我心目中的理想的图书编辑是要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取向、有良好的市场感觉、宽阔的知识结构以及尊重读者的良好的态度。

    你的编辑“用人之道”、“选人之道”是什么?

    朱大平:用人把握三个原则:一看这个人有没有上进心。有上进心就好办,不用鞭子抽,他自己会跑。二看这个人有没有学习能力。有学习欲望的人,会随时随地学习别人的长处,反省自己的短处。三是最大限度地信任对方。不管他的背景如何、经历如何、口碑如何,暂时抛到一边,是驴是马,拉出去遛遛,说不定能遛出一匹千里马出来,以前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

    尚红科:老话一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陈晓晖: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优势,对于普通员工,想办法发现他的优势在哪里,然后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对于中层管理者,要尽量弥补短板,使之可以全面发展。

    桂林:领导力大师比尔·乔治的作品《真北》给我了极大的启示:真诚领导(Authentic Leadership)——无论是用人还是做事,我都坚守这一点。

    刘洪:人的能力像跷跷板一样,一头上去,另一头就要下来。如果老总选题能力很强,编辑就会进入到一个操作层面,做到老板满意就算合格,执行能力强,但是综合能力就比较弱。反之老总把资源全部下放,机会全部下放,让编辑去产生选题,让编辑去推动项目,这样编辑的综合能力就比较强。

    张天罡:人们常说:制度第一,经理人第二。一家公司首先要制定适合的制度,有了游戏规则每个人就会知道自己的位置。另外民营公司的老总一般都大权独揽,事无巨细亲历亲为,大概没人细究《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怎么死的,是累死的。经理人要学会授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于飞翔:用人不是要用能力和才华最好的,能力和才华只是一个人成功的条件之一,要用最适合公司的、有共同理念,有勤奋敬业精神的。一个再有才华的人也可能在抱怨和碌碌无为中死去,但勤奋敬业的人总会创造更多价值。

编辑拍板指数

    听不少策划编辑经常发“牢骚”:做哪个选题,不做哪个,其实并不是他们说了算,最后大多都是由老总拍板说了算。换言之,策划编辑的决定权并不大,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朱大平:在选题立项上,“由策划编辑说了算”,或者“由老总说了算”,都不对,风险很大,我们倡导一种会商机制,由策划、发行、推广团队从不同角度,对该选题做出分析和判断,公司老总作为选题立项终审人,需要听取不同部门的意见,甚至是反对意见,然后才能做出相对正确的决定。一个选题拿错了,特别是大选题,极有可能吃掉公司全年的利润,这种风险让人不寒而栗。

    尚红科:做什么选题当然要老总同意,损失的是他的钱,负总责的是他,而不是编辑,但并不是不允许编辑们试,没有试错的机会就没有新编辑成长的空间,如果在“什么选题是好选题”的问题上,编辑和老板达成共识的程度越高,编辑策划的选题获老板通过的几率就越高。你曾策划过几个好选题,事后真的市场证明是好选题(别自己骗自己)而老板没采纳,你就炒老板鱿鱼,他肯定是个笨老板,而你一定是前途远大。

    陈晓晖:出现这种现象一般有几种原因:第一,公司的定位或者产品线的定位是什么没有让每个策划编辑都清楚,很有可能出现产品不符合定位的情况。第二,时刻要让策划编辑牢记,你到底想要什么,而不是你能得到什么。第三,策划编辑的水平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例如,对于本领域的理解程度,对于成本核算的能力,对于风险的把控等等都可能造成选题通不过。第四,也有可能是公司其他一些因素的考虑。因此,这个现象有公司问题也有编辑本身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桂林:其一,我非常崇尚权威,所谓的权威,就是权力和威信的结合体,权力是他人授予的,但威信需要自己去建立,靠什么建立?靠我们的领导魅力、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他具备这方面的能力,那为什么不听取他的意见呢?其二,忌讳外行指导内行——这是致命的错误。如果我们的策划编辑是某个类别的行家,那我们的管理者为什么不听取他的意见呢?其三,忌讳讨论的结果没有落地。

    刘洪:最终的选择、决策和甄别,不可能编辑提出什么选题我都让你做,要考虑实际操作的问题。有这种情况,比方说编辑给你提一个选题,它超过你的认识范围,就是你看不懂,这就需要判断力。我们允许一个范围内试错的空间,我们鼓励创新,但是做企业鼓励创新也要控制风险,这是个度的问题。

    甄煜飞:在聚石没有这种现象,80%的选题上,编辑的权力比我大。聚石文华不是“一言堂”。如果是好的选题,编辑可以说服我,我们可以讨论、分析。

    张天罡:这个现象经常出现,其实并不是策划编辑的决定权不大,而是策划编辑考虑的问题往往不够成熟,一般会偏好个人兴趣,而忽视了其他因素,老板一般来说经验比较丰富,他做的决策考虑得比较周全,例如:市场情况、财务预算、营销宣传、公司美誉度、产品线的归属等等,一旦一个策划编辑身经百战,能从全局的情况分析选题,做出的决策一个明智的老板是不会“枪毙的”。

    于飞翔:我想没有哪个老板明知道这个选题会成功而去否定编辑,老板否定选题自有自己的考虑,他可能考虑得更全面,当编辑因为一个选题被否定后可以这样想:如果这个选题是我自己出资金去做,我会这样一如既往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想编辑可以用更多的证据证明来说服老板。但是,老板否定选题,一定要和策划编辑沟通,指出道理:为什么不做这个选题,从发行、制作成本、市场等讲解道理。这样编辑也会在这样的沟通中,知道公司否定这个选题的原因和考虑。

    从你自身的公司来说,你认为自己在选题方面决断或拍板占的份额(以百分比计算)有多少?这样做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朱大平:中小选题,尽量让下属独立判断,并尊重他们的选择,这样更容易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并提高他们对选题的判断能力。下属的判断能力提高了,老总自然就可以放手。只有重大选题,由老总最后把关。

    尚红科:我们公司选题我拍板的比例很高,但拍板前经常征求编辑们的意见。当然并不是他们说好我就定,他们说不好我就放弃,有时刚好相反,否定性的意见也很重要,我们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公司,我热切希望我们的编辑们越来越会策划出更多的好选题。

    陈晓晖:出版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一个优秀的编辑需要多年的成长,一个伟大的编辑是凤毛麟角。所以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在编辑方面我不是专业的人士,因此在选题方面我一般不过问。在我们公司有选题委员会,会有相应不同的人员参加,我仅是参与者之一,只有建议权没有否决权,选题的否决权在总编。一定要相信,只有专业的人才能做好专业的事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李岩:守正出新 做好“硬派出版”

  • 下一篇文章: 苏珊大妈自传《天生达人》引进出版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读了这些书,谁都能写好今年…[3234]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6626]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6249]
  • 2019图书市场报告发布:新书…[2600]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629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10068]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9059]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3730]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10771]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10711]
  •  
     相 关 文 章
  • 《中国港口》荣获纪录片(系…[877]
  • 产品+方案,是这家民营书企…[934]
  • 首都出版发行企业喜迎新中国…[970]
  • 书写当代新经验的独特样本 张…[835]
  •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来访当当,…[953]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78.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