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商务与中华的“凤凰涅槃”

[ 来源:《出版人》 2005年8月第15期    点击数:1026    时间:2009/7/22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在我国近代出版史上,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如同璀璨的双子星座,历经劫难,长盛不衰,成为出版业中的“百年老店”。
  纵观中国出版史,近代出版企业的生存环境最为恶劣,面临的经营风险也最大。作为近代出版史上最大出版企业的商务与中华,当然首当其冲。
  一是来自于政府管理部门的风险。商务、中华百年,先后经历满清和民国政府,言论、出版控制严苛,出版的图书动辄得咎,常常面临毁版、销毁的危险。所以,张静庐在自传中愤愤不平地写道:“只有一年历史的小书店,总共出版不到三十几种新书,内中还有一部分是新闻学一类的冷门货。一次就查禁十七种,变成为好销的书没有了,剩下来的都是不能销出去的冷门货。……如果要重整旗鼓,除非是另加资本;然而还有谁肯做这渺茫的投资呢?”
  二是来自于企业自身经营的风险。1910年,在外国投机冒险家、金融骗子的操纵下,上海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金融风潮——“橡皮风潮”,商务因此而卷入其中。这场“橡皮风潮”,上海有近一半的钱庄倒闭或者暂时停止营业,危害了整个上海的金融稳定,同时还有一大批上海市民包括商务总经理夏瑞芳损失惨重。由商务投资经营,由沈季芳负责的宝兴房地产公司也在这次风潮中破产倒闭。中华亦于1917年遭遇“民六危机”。此次危机,中华几致破产,陆费逵因债务问题被警方扣押,债务讼案在今后几年连续不断。陆费逵事后感叹说:“讼事纷扰”,“危机间不容发”,“最困难之时代,凡三年余,此三年中之含垢忍辱,殆非人之意想所能料”。这次危机一直持续到1921年,中华书局才元气稍苏,基础渐固。
  三是来自于外敌入侵的风险。近代中国,特别是暴日觊觎中国以来,无一年不处于外敌入侵的危险之下。战争对出版业的破坏,直接的例子莫如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据日军事后透露,是日日军飞机有意识地轰炸了上海闸北区这个出版业集中之地,意在摧毁我国文化典籍。当时,由于绝大部分印刷所和装订所集中此地,的确有不少正在排印和装订的原稿和书籍毁于日军的炮火之中。商务印书馆损失最为惨重,设于闸北的总厂、书库、纸库、尚公小学和东方图书馆一时化为灰烬,总计全部损失达1630余万元(其时米价每石10元)。亚东图书馆在这一年只排了580页书。战争不仅对出版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还造成间接的无形损失。主要表现在停战开市后,出版界长达三、四年的萧条冷落,全国农村衰败,城市凋敝,读者购买力水平严重下降,整个出版界一蹶不振。这一不景气的局面直到1935年才有所缓解。
  然而好景不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又一次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阶段,出版界再一次陷入困顿境地。8年抗战成为商务与中华的最大劫难。在此之前,商务与中华的高层早就预见到了战争劫难的到来。陆费逵早在1933年就发表《备战》一文,提出对日全面抗战已不可避免。商务董事会亦于1936年采取紧急措施,准备应变。战争开始后,两家出版企业就开始了悲壮的大迁徙。来得及运走的书货都运走了。而来不及运走的设备,不可能运走的厂房,就便宜了日本侵略者。日本人甚至小家子气地将中华书局印刷厂的一架德制24×28英寸滚筒轮转凹板机(俗称大电机)拆往日本,抗战胜利后几经交涉,才于1947年10月收回。抗战结束,仅中华书局分支机构在1937—1945年抗日战争中所受损失,包括沪港两厂的机械设备在内,总值国币三亿三千余万元。而在运输途中书货之损失,搬迁物资之损耗难以查明者,尚不在内。
  然而,劫难过后,商务与中华经过艰苦奋斗,依靠经营者的责任感、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适合的经营理念、持续的创新、引进和培养人才、重视终端市场等有利条件,竟逐步恢复,“凤凰涅槃”,再度复兴。
  1、经营者的责任感
  商务与中华经营者的责任感体现在以传播文化、普及大众教育为己任,而不仅仅只是追求单一的商业利润,更重要的是将企业作为文化传播的舞台,实现自己的理想。张元济因参与变法被清廷“革职,永不叙用”,几经波折后进入商务,终身从事出版,实践自己“开民智”的理想。王云五在商务遭遇“一·二八”危机之后,也不是没有考虑过退却。但文化事业的崇高使命一直支撑着他,“一倒便不会翻身,适足以暴露民族的弱点,自命为文化事业的机构尚且如此,更足为民族为耻。”张元济更是将“恢复商务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中华的陆费逵也是如此:“我们希望国家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他在《书业商的修养》中说:“出书有价值,使人受益;反之,出诲淫诲盗之书,好比提刀杀人。”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他在遭遇空前危机之后,毅然苦撑前行。他们的这种责任感正是这两家“百年老店”长存的首要条件。
  2、适合的经营理念
  其实,商务与中华经营者的责任感也是一种经营理念,是企业经营目标层次体系的第一层,即社会宗旨,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愿景。在追求愿景的过程中,商务与中华同时也追求企业自身目标,具体表现为商务的“在商言商”经营理念和中华为“股东争得最大经济得益”的目标。这是商务与中华能够可持续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3、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
  商务与中华的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这是商务与中华的生存之源。首先是读者的认同和支持。这得益于商务与中华多年以出好书为目标的宗旨,读者们或者说顾客们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他们衰落的。其次,社会各界尤其是知识界、文化界的支持。商务与中华历遭危机之后,这些帮助和支持就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特别是财务资源、出版资源等方面的帮助,使得商务与中华能够迅速恢复生产。如商务就曾分别于1934年、1935年接受德国驻沪领事馆、法国公益慈善会捐赠的图书三千余册、法文图书一千余种。
  4、持续的创新
  创新是企业成功发展的关键。商务与中华可谓是持续创新的典范。只是商务创新的侧重点在于制度,而中华创新的侧重点在于业务。商务在张元济时期和王云五时期都很重视制度的变革,如组织机构的不断调整、引进最新的会计制度及建立各种管理制度。商务在发展初期,业务经营范围也很广,但一直在收缩。与此同时,中华的业务却在不断扩张,如设立函授学校、设立教育用其制造厂、设立保安实业公司,并投巨资于印刷,使得后来中华书局的业务收入“以印刷所占比例最大”。创新使得商务与中华始终占据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头两把交椅。
  5、引进和培养人才
  商务与中华对人才的重视不是停留在喊“口号”表面上,而是一直在努力执行。从高层管理者来看,商务的夏瑞芳之于张元济,张元济之于胡适、王云五,都是三番五次,盛情邀请。中华的陆费逵之于舒新城,邀请时间前后长达六年之久。在中层管理人员方面,商务也屡次更换新人。张元济时期《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主编的更换,王云五时期的启用新人,都达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作者资源方面,商务与中华也都很重视,视之为“衣食父母”,在出版史上留下了大量出版机构与作者互相促进、互相倚重的佳话。
  6、重视终端市场
  决胜于终端,是商战的至理名言。在竞争白热化、产品同质化的时代,市场销售渠道、销售终端是企业市场竞争的优势之一。商务、中华、世界等大出版机构,都是自办发行的,开设有大量分馆、分局。中华的分局数目,顶峰时期曾达40个之多,商务的分馆还多于此数。分馆、分局的开设位置,多在全国各大城市商业繁荣之地,交通要冲之所,这样的位置为图书销售提供了有利条件。由数量众多分馆、分局组成的产品终端销售网络,形成出版机构面对市场的直接途径,也成为商务与中华在市场竞争中的巨大优势之一。
  而今,商务印书馆已届108年高龄,中华书局也将于几年后的2012年达到一百岁,正如张元济的诗句:“森森兮千丈之松,矫矫兮云中之龙。言满天下兮,百龄之躬!”回首商务与中华对中国文化事业的贡献,这几句诗算是目前最好的概括了。

(《出版人》 2005年8月第15期 )
(《新华文摘》2005年第19期(总第343期)“报刊文章辑览”)

[1]

  • 上一篇文章: 话说合同系列(五):合法授权

  • 下一篇文章: 从《藏地密码》畅销看图书营销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4342]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4275]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3486]
  •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2018年…[4810]
  • “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作者…[425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7025]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6473]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0882]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8422]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8254]
  •  
     相 关 文 章
  • 中青布鲁姆斯伯里公司成立 首…[413]
  • 3小时订单破千万!2020浙江省…[386]
  • 培养阅读力是塑造孩子学习力…[460]
  • 中少总社“父母学习计划”燕…[384]
  • 2020年10月中国青年阅读指数…[387]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78.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