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本月,在熊向晖诞辰100周年之际,蜻蜓FM联合中信出版集团中国道路研究出版中心,试水音书联动模式——线上改编《熊向晖: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自传回忆录,独家推出同名多人有声剧节目,并对所有音频用户免费播出;线下,在新版《熊向晖: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实体书书封上印刷音频节目二维码,购书者在阅读纸质书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收听在线音频节目补充背景知识、增值阅读体验。负责该项目的蜻蜓FM历史频道主编冯亮表示,希望通过这种试水,探索出与出版社深度合作的新模式、用户喜闻乐“听”的新形式。 如今有声书已经成为中作华文三大支柱业务之一,这一过程只经过了短短2年时间。看似容易,但是,从纸电同步到纸电声同步,成本、技术、主播都是需要跨过的门槛。 读客文化数字出版负责人辛玲玲在发布《AI迷航》时就曾表示,有声书的制作难度和投入明显比电子书更大,“一本好的有声书制作周期至少需要几个月,花费通常上万,从专业团队挑选,到后期制作打磨再到推出之后的营销、维权,都需要积累经验。”就像辛玲玲所说,不是所有书都适合做有声书,“只有那些故事性强、人物鲜明、吸引人的长篇小说才有机会在众多有声读物中跳出来。” 高路认为,对出版机构来说,纸电是否同步其实面临着两难选择:目前国内电子书的定价普遍偏低,限于作者和出版社的经济考量,更倾向于只做纸书;但另一方面,电子书的需求却一路高涨,不推电子书也会丢失一部分用户市场。“从当下图书业的发展来看,读者越来越认可经典书的纸质版,对于故事类的类型文学,读者更倾向于电子书。”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