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出版人物】 >> 正文

陈政:在出版天地中求证人生价值

[ 来源:佚名    点击数:3546    时间:2013/2/15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陈政:在出版天地中求证人生价值

江西美术出版社社长 陈政

百道:陈社长,请谈谈您如何看待编辑的核心价值

陈政:出版社的核心价值,我认为是内容增值,编辑的核心价值,当然也是内容增值。

说通俗点,编辑的核心价值,相当于电影、电视行业中的导演,相当于合奏、合唱中的指挥。他们和作者一同编导出威武雄壮的大戏,如解缙、纪晓岚,如张元济。我觉得整个社会对编辑的价值明显是低估了。所以我们的图书市场,浩浩年产三十多万品种,没有多少千年书、百年书,相反,见光死,上市三五天就下架的书,比比皆是。

2011 年江西《晨报》约我写一篇文章,我写的就是《开卷未必有益》。所以,编辑的核心价值发挥出来了,我们的图书就会真正上品质、上品位,我们的同胞乃至人类就能真正吸吮到精神营养,得到智慧的阳光普照、雨露滋润。

百道:在您看来,在市场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编辑角色和编辑价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陈政:恰好今天下午我发了一条微博,就是谈这个“化”字。化的词义是说推广、普及、完全彻底。既是这样,我是坚决反对将出版完全市场“化”的。我同意李学谦先生的观点:出版社应当成为文化的创造主体,而不应仅以经济指标来衡量。当然,我不是说编辑可以不去关注市场,一心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我是说作为一个优秀的出版人,引领市场是使命,迎合市场是变节。

《出版营销》杂志三石先生曾经采访我,那篇文章就叫《在出版天地中求证人生价值》,比较系统地说了我的观点,虽然几年过去了,我的观点并未改变。

当编辑是很辛苦的,编辑是杂家,是复合性人才,编辑需要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编辑需要十八般武艺都来,太不容易了。市场化也罢、数字化也罢,无非是给本身不堪重负的编辑又套上两条绳索而已。现在已经要求编辑要能说、能写、能算、能做,还要能忽悠,总是不断地给编辑加各种功能,把编辑搞得这么苦、这么累。目前社会地位又不高,他还能有创造,还会有创新吗?

我们社的编辑,也很辛苦,但我并不强行要求他们样样都会。十全十美的人只能到梦中去找,到理想国去找。

百道:请您谈谈您的好编辑观。

我是当编辑出身的。我归纳过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那就是:选题策划、项目组织、作者选择、稿件加工、流程管理、营销策划、市场推广这七大功能。

我觉得现阶段,在这七大功能中某一个功能做得比较突出的,都可以称为好编辑,当然最要紧的是前五项,归根到底是内容增值。全能性的复合性人才不是没有,只是目前缺乏合适的气候和土壤,大批量出现不大可能。

我经常给大家讲人生成功的十字诀:信心、激情、方法、判断、选择,我认为对编辑是很适合的,大家可以去琢磨一下,有没有道理。

我希望我们的编辑,能真正成为智慧的邮递员,文化的摘星手和文明的播火者。

编辑,永远要以自身的知识积累、人格修养和活动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来组织文化资源,完成出版程序、服务作者读者,并以此来求证自己的人生价值。

编辑,应当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条件是编辑必须有职业担当。

百道:您对百道网“中国好编辑推选”有何建议?

陈政:首先我支持,百道网为平民英雄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这个时代,太需要平民英雄了,而平民英雄绝对不能只出现在歌星、舞星、甚至脱星里。

其次我觉得标准很重要,也就是说千万不能面面俱到,要求编辑全能。七项里某一项突出(第一项不能缺)都可以,公平、公正、公开,有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游戏规则,不要让人去跑、去要,才可能推出真正的好编辑。

第三,编辑是幕后英雄,他的前台是书,是好书。他业绩的主要方面应该是,他是如何让这本好书增值的。

对百道网“中国好编辑推选”的寄语如下:摈弃社会一切变味变质的所谓“评、排、推”,建立一个可靠可信的平民英雄擂台,社级领导以上最好不参评,让更多的编辑能在出版天地中,来求证自己的人生价值。

附:在出版天地中求证人生价值
三石

陈 政 男,1954年10月出生,江西省武宁县人。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江西美术出版社社长、书记、总编辑、编审。江西省编辑学会副会长,江西省文艺学会美术评论委员会主任,南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南昌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全国新闻出版业百名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参与编辑的《中华正气歌》获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参与策划的《八大山人全集》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主持编辑的《二十世纪中国城市雕塑》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珠山八友》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首届中国政府奖,《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获华东地区优秀旅游读物一等奖。是《名窑名瓷名家》丛书、《中国历代绘画名家大系》、《景艺堂藏瓷》、《怒吼的黄河——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美术》等大型图书工程的出版负责人。

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日报》、《诗刊》、《中国图书评论》、《美术之友》、《萌芽》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美术评论等300百余篇(首)约100万字。出版诗集《感觉的云朵》、《山海交响曲》,报告文学《中国神秘文化》,旅游著作《庐山》、《美庐》等。主编大型美术理论丛书《共和国书法大系》、《中国当代美术战略研讨文丛》、《当代中国画文脉研究》、《当代中国画艺术论著》及《五彩之旅》、《世界文化景观庐山》、《小道与大道——邓小平诗画传》、《中国国粹》、《中文国际·当代陶瓷艺术》等书刊。著述作品曾获中国大学生首届诗歌奖、江西省第二届谷雨文学奖、日本《读卖新闻》奖。

“选择飞翔,我们就选择了对未来的憧景和期冀,我们还选择了生命存在的核心价值,运动与搏击”。他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作家,所以他有诗人的情怀与浪漫,又有作家的观察力和语言张力,多年来,他用其“文化征服”的理念,在竭力征服着美术图书出版市场。

“我想在景德镇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打造一片新的蓝海”,他是一位美术出版社社长,传播大善大美的概念,率领着他的团队在努力地打造着大美术出版的产业链,在传统美术与现当代美术,美术出版与美术行业间不断探索,努力地向陶瓷美术行业拓展,梦想创新中国陶瓷艺术的新模式,在当代陶瓷艺术史上写下属于自己团队的光荣。

“只有做不朽的书,我们的精神才能不朽”。他是一位优秀的学者型出版人, “让我们编的书和自己这本书尽可能长的时间在世间流传,让更多的人在你生产出的精神产品中受益,让更多的人能感受到你这家出版社的智力份量和价值追求。出版人就应这样做”成为他获得出版突出贡献奖的最佳的诠注。

“我曾对我女儿说,我这辈子没有任何要求,到那时,用老爸这辈子写的书和编辑的书,请雕塑家以这些书为模型做一个纪念碑。这是我唯一要你对我的回报。”这句话让我动容。我感受到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读书、热爱出版的真正当代出版家的终极向往与精神境界。
在沙尘暴袭北京的那个上午,我在西直门桥畔江西美术出版社的北京办事处采访了陈政。

用大文学的开阔视野,在美术社发挥所能

三石:我比较好奇,您是一位作家与诗人,从专业的角度似乎更合适担任文艺出版社的社长,但你却把美术出版社这样的专业社经营得如此出色,有什么独特的思路,如何看待美术类图书的创作与出版。

陈政:其实这么多年来一直有人问我这个问题,说我适合去文艺出版社,从现实出发,不是你想去哪个社就可以去哪个社的。但是,可以自信地说,学中文出身来担任美术出版这类专业出版社的管理工作,我肯定有我的独特之处。

三石:自信便是这“独特”的表现

陈政:现在全国的美术出版社社长中,纯粹学美术出身的已经比较少了,越来越多的是学中文的。美术这个圈子,放在大社会中它很小,真正进去了,还是比较大的。它里面的分工又很细,学国画的不一定就精通油画,学书法的不一定精通平面设计,只能把握自己的专业。中文专业以古今汉语言打基础,辅之中国古代与外国文学以及美学、逻辑学和史学等,学的东西视野相对比较开阔,信息量相对较大,如果能有效地进入到美术这个圈子里去,应该说,我们比纯美术专业毕业的同仁在编辑美术类图书及管理出版企业方面会有一定的特色。

三石:你的意思是说编辑图书与管理出版必须有强大的文化力。

陈政:正是。现代美术图书的出版,不是仅仅将美术作品编辑成册,而是需要每个编辑都有扎实的综合知识能力去进行再创造,将美术作品更好地显现在读者面前。我原来写诗出过诗集,写报告文学,写小说、散文。有写文章的功底有个好处,我所策划的图书,有的会用优美舒畅的文字去写序和导读,作者高兴,读者高兴,提升了美术图书的阅读感和文化气场。文学不会离开艺术,艺术不能离开文学。你想想,中国画的重要特点是“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而“诗”第一位,是文学,“书”也离不开文字,“印”还是文字。艺术是不能离开文学的。我觉得这是上苍对我的恩赐,让我的积累能在美术出版社充分发挥出来。

三石:从社长这样一个管理者与经营者的角度,你对江西美术出版社怎样的定位,你针对出版行业希望是打造怎样的形象,面对读者,又是怎样的品牌定位?我想,这种决策同样是“诗、书、画、印”式完美结合,哈哈。

陈政:呵呵,我们都在追求完美的路上,管理也同样是追求完善的过程。我担纲江美社的主要领导后首先定了一个“立足本专业,放眼大美术,锻造品牌群”15个字的战略。第一,美术专业出版市场较小,是少儿出版的1/15,市场份额是不足以养活全国这50家美术出版社的,所以我们必须以放眼大美术为战略,但又必须立足本专业,这是个根本,不能丢,要不就不能叫美术出版社了。其实,我们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美术出版,你会发现有很多可以拓展的市场,比如设计,没有一件当代文明的结晶离得开设计;比如收藏,没有一件收藏品不和美术有关。真正是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的美,有待于我们发现和挖掘。它既是美术范畴又是艺术鉴赏的范畴,更是品质生活的范畴,还是品格修养的范畴。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童树春:我是这样抓要领的——《郝万山说健康》策划手记

  • 下一篇文章: 刘耀辉:呵护童心的恩物——《爱的礼物》编辑手记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3587]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3537]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2705]
  •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2018年…[3997]
  • “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作者…[3513]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6153]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5610]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0016]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7594]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7405]
  •  
     相 关 文 章
  • 《中国港口》荣获纪录片(系…[589]
  • 产品+方案,是这家民营书企…[618]
  • 首都出版发行企业喜迎新中国…[623]
  • 书写当代新经验的独特样本 张…[532]
  •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来访当当,…[663]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61.5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