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以往这样的营销信息,都需要通过媒体和社会化营销等复杂的渠道,历经很长时间才能传播出去,传播过程中还会出现信息层层衰减的情况。现在我们把活动的宣传信息和报名页面直接做成了二维码,放在书腰醒目位置,能随着图书本身的铺货推广出去。
最近中华书局牵头的首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在传统书、报、刊、电视媒体之外,也利用二维码、手机短信、彩信平台等新媒体技术全方位推广中华传统文化。
O2O对接拓展销售渠道。O2O即Online To Offline,即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而二维码是移动互联网O2O的重要入口之一,可以搭建线上与线下的桥梁,还可以通过其进行移动支付。目前,有的图书二维码实现数字阅读的功能,有的二维码则实现销售功能,即指向网络书店的购买链接,完成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中央党校求索音像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严宏伟认为,二维码的应用将成为一个新的图书销售渠道,这个新渠道到达能力之强、建设成本之低、便利程度之高,令单纯的线上购物望尘莫及。“一个令人兴奋的场景是,最广泛的读者群体,身处任何可以发布二维码的场所,在完成扫码后即刻由后台进行支付,同时配送环节启动,空中和地面的完成一次无缝对接——对于出版业来说,从内容推送到销售导入一次完成,线上销售、线下销售、电子图书和实体图书的拼图终于完整,并且无需为此支付高昂的建设成本。”
二维码爆发 书业如何接招
二维码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曾一度席卷日韩,前几年,二维码在中国的应用一直不温不火,近一两年智能手机使用者的大规模攀升,让二维码迎来了春天。
根据艾媒咨询今年8月1日发布的报告,截至今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达2.9亿人,环比增长15.1%,最典型的市场走势是智能终端正在由中国的高端人群消费转向中端消费群体。目前,二维码已经渗透到人们的吃喝玩乐、衣食住行中。今年9月,腾讯和新浪两大国内互联网巨头先后入局二维码领域,掀起了O2O的一阵波澜,二维码市场的想象空间愈发广阔。
北京灵动快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自动识别技术创新应用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手机扫码软件“快拍二维码”,在超过200家应用商店上架,300多家合作伙伴。截至2012年9月底,快拍二维码用户规模已突破3200万,每月扫码量超过1.6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