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突出国际化和学术性,以高端论坛引领导阅读风尚,成为此届上海书展的一大亮点。书展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广邀名师大家汇聚高端论坛,进一步提升上海书展的品质。“书香中国”阅读论坛、上海国际文学周国际论坛、学术出版上海论坛、世纪中国论坛、中国书业馆配年会暨出版社与图书馆高层论坛、书香·上海之夏系列讲坛、世纪阅读论坛、“民族文化元素与中华文化发展”论坛等,名家云集,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详见本期第11版)。
书香不只在书展场馆内萦绕。作为全民阅读示范平台,上海书展在全市17个区县图书馆、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组织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首设“静安阅读日”,打造“书香静安”这一阅读文化示范品牌。主办方还在上海各区县大中型书城、主要门店和知名网上书店增设20多个书展分会场,实现场内场外、线上线下为读者服务的联动效应。
细节关注“书与人”
“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雨大的时候尽量不要在雨里狂奔。书展组委会在展馆的各入口、总服务台、东一馆和西一馆服务台发放一次性雨披,如果有需要,出馆前可去领取。希望大家高高兴兴逛书展,安安全全回家去!”8月20日雷雨大作,上海书展的官方微博迅即发了这条“温馨小贴士”。这只是此届上海书展提升以人为本服务水平的一个缩影。
上海市星级发行员现场导购、电脑终端查询,医疗保健、免费雨披、轮椅租用、手推车服务,多处休息区、台阶上柔软的坐垫,法律咨询、投诉接待、失物招领,在这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之外,此届书展在服务读者方面又有新举措:首次增设志愿者,100个年轻的身影在展馆内穿梭忙碌,被读者亲切地称呼为“小橘子”;首次设置三个图书寄存点,引入优惠的快递业务,不仅方便了现场读者,也为书展倡导的“向亲友快递赠书,场内场外共享书香”提供了配套支持;首次实现场内WiFi免费上网全覆盖;开设从展馆到上海新华静安店的双层巴士;首次增加微博群服务功能,“书香上海”政务微博、“上海书展”官方微博、“上海国际文学周”等上海书展子品牌活动微博以及全国参展机构微博热烈互动,让书香借现代传播手段播洒得更远。
作为上海书展官方微博的创始人,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阚宁辉也是关注上海书展的微博控们都熟悉的“上海书展您会看”。在他看来,书展的主导者是广大参展出版社和读者,办展者牵出的是一根红线,“应该坚持把这根红线拉得更直,最终交给两头的鸳鸯”。
此届书展创新打造的“理想书房”实景空间,更加直观地诠释上海书展努力打造中国“最美书展”的人文追求。精心设计的少儿书房、家庭书房、白领书房和企业家书房,让广大读者仿若置身于自家书房,畅享意趣丰满的理想生活。此外,组委会办公室还与中国图书商报等单位精心筹划,面向全国参展单位人员开展上海书展营销十佳明星与服务十佳明星评选活动,共同打造中国重大书业会展专业化、人性化服务全新品牌。
“谢谢上海!我非常感激中国粉丝带给我的温暖。”日本作家石田衣良在微博上如是感叹。第一次来中国的英国作家大卫·米切尔表示,“我以前从未想到我的书能在中国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这对我来说确实是个很大的惊喜!”一位来自武汉的读者在参加世纪文景讲座后发言说:“我觉得上海很伟大,因为有书展。”正是上海书展不懈的品质追求,正是那些充满人文关怀的细节,让“书与人”的关系更加融洽。
“最美书展”空间无限
书展前夕,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发布的《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2012年度)》(详见本期第9~10版)显示,86.63%的被调查者认为,“关于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非常重要’、‘比较重要’和‘越来越重要’”。上海书展近十年的“书香滋养”,润物无声,使阅读已经越来越成为上海市民的基本生活方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