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图书进军超市 疑惑几重
8月15日,由《出版商务周报》主办、北京益华鼎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办的第四期出版新观察论坛在京举行。多位来自出版社、民营图书策划公司、经销商及媒体的代表与会,以“图书进军超市新商机”为主题进行了讨论。超市售书能否摆脱品种少、品质低、多促销的旧印象?消费者能否转变在超市只买低价书的观念?与会者针对超市售书这个普遍关心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图书甄选是关键
北京华章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营销部主管杨霄表示,目前,大多数在超市购书的顾客多是抱着买菜时顺便买本书的心态,所以专业书未必会在大卖场、综合超市、便利店中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认可,经销商应该根据图书门类选择适当的超市入驻,生活、通俗文学、少儿读物、公版名著、励志书籍等是最适合在商超销售的。 唐码书业(北京)有限公司代表杨鹏介绍,唐码图书为了提高其在超市销售的图书的品质,增加在售图书种类,开始在部分超市内选择一块区域,规划自己的店面,装饰和设计LOGO,试图形成自己的品牌店。店面内图书和以往所销售的生活类图书有一定的区别,品质也较为高端,这当中既包含唐码策划的,也有外采图书。 考虑到商超的环境、购书人群等因素,未来,入驻超市的出版商应该更加重视图书内容、装帧、价格等因素,在满足商超内的顾客需求的同时,提高他们对商超图书的质量要求,将书店内的图书精品化。真正地将超市调整成大型书城图书的配置水平,这需要花大力气去建设。 许多与会人士认为,相比起专业图书,大众图书在超市更容易销售。北大出版社媒体营销负责人认为,社区超市分多种,精品超市和大型超市应匹配不同的图书。
需要超市配合
益华鼎泰科技公司副总经理杨明书表示,向连锁店和超市颁发图书营业执照,具体实施起来还需要细节的支持。目前,商超售书营业面积灵活,存在客流优势,发展潜力大,作为一种补充业态,呈分散分布。供货商和经销商需要思考信息系统装配问题,形成“自动化物流系统仓储+ 移动供应链”,围绕商务、选品、信息化三个核心竞争力来提高自身水平。 和传统渠道相比,商超是一种新型图书销售系统,出版商虽然较感兴趣,但是大多数出版商不知道如何和商超进行咬合式合作。接力出版社代表刘鹏松认为,商家无法判断在合作中的销售利润,出版社也不知道图书在超市内的销售情况,采购数据和销售数据不能明确,获取数据问题亟待解决。此外,供应商提供图书后,账期要求虽能满足,但隐患是一直存在的。刘鹏松表示,目前可行措施是在超市内做数据盘存,循环盘点超市内图书数据,或者直接设置专门的图书结账渠道。超市内流动速度很快,如果超市愿意配合,通过这种方式经销商可以每天汇总图书的销售数据。 杨鹏介绍,唐码图书目前采用区域负责制,由区域负责人(店员)对销售数据等情况进行统计,及时反馈给唐码图书。没有经验、缺少专业人手进行管理,同时具有较大的坏账损失风险,这是一些新华书店和国有出版社很少进军商超图书领域的主要原因。 杨明书表示,多一个销售渠道是好事,但是达到双方获利还需要漫长的探索。比如,和超市系统合作时需要一定的费用,采购成本会提高。在和超市谈合作时应多考虑些折扣店,相互让利给顾客,达成薄利多销的共识,这样才能将此渠道做出生命力。
细分层面缺乏专业研究
杨明书介绍,由于商超渠道图书的品种局限性非常大,在细分市场的策划层面上,目前的出版商没有针对超市人群设置专门的研究部门,缺乏信息数据的收集、分析工作。且超市经营不同于一般书店,上游不会对超市书商给予不同于实体书店、网络书店以外的第三种进货价格。北大出版社代表王建朴预测,众多出版社进军超市,后期需要进行市场调整。 针对商超销售图书,杨明书指出,从本身来看,超市售书场地小,不会造成大面积图书积压,在渠道结构上,超市生意火暴,超市连锁店已经形成自有产业链。目前这条链条上,缺少专门的细分超市图书中盘商来整合现有零散的产业链环节。超市未来会变成一个细分的业态,成熟后,抗风险能力会加大。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助理张金表示,图书进入超市,应符合超市的规则,要方便有钱有闲的中老年人的选择。全民阅读率在下降,纸质图书受到数字阅读的冲击,商超的图书购买者年龄偏大,与网络购书相比,实体书店消费群体有差距。他认为,超市购买图书的主要消费人群为中老年人,应注意图书的价格承受力。
多重发展的可能性
参会嘉宾在发言中表示,图书进入商超,有利于实体书店的发展,但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新华文轩公司北京策划中心代表说,商场、超市建独立区域提供图书的销售,应提供更多的便捷服务,如:为带孩子的父母照顾儿童,超市可以建立专为图书结算的通道。 博尔国际图书公司发行负责人认为,图书进入商超是件好事情,图书进入商超对于出版社及民营出版公司来说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可以渠道多元化。 社科文献出版社代表则从另一个角度发表意见,超市销售图书,是否可以带动电子书的销售。比如,电子书硬件厂商可以利用商超系统,展示产品,为客户提供浏览内容平台的浏览机会,这样可以增加电子书的销售。 与会代表在自由交流环节还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如出版社是否需要设立针对商超图书的专门的图书策划中心,大型超市会不会形成垄断,会不会像某些网上商城那样以低价书吸引顾客流等,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观察。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