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美国电子书教材的五次浪潮
罗伯·雷诺兹 译者:林成林 来源:百道网
如果我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那么就会发现美国高教教材市场上,有5次电子书发展浪潮。从最初的实验阶段发展到目前的内容拆解阶段。我们在这里罗列的,并不包含早期由个别出版社和作者开展的更为零星的电子书教材出版,我们注重的是更为有组织、有规模的商业和非商业电子书教材实验,起点时间为1999-2000年。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并不打算整理出美国电子书教材发展通史,也不想详细描述每次浪潮中的具体事件。我们只是简要地介绍5个浪潮或者说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实验(2000年到2003年)——1999年、2000年间,网络泡沫正是巅峰时期,大型教材出版社都对电子书教材持极为乐观的态度,同时与一批新兴的电子书制作商开展合作,从而形成第一个电子书教材技术发展浪潮。当时的产品都是非PDF格式、非标准、特点五花八门的产品,每种电子书教材的开发成本大约为5万美元。众多出版社都开发出自己的电子书教材,每家开发的品种数在50到100之间(有些出版社一路领先前行,有些出版社只是跟在后面,怕被落下),但很快,出版社发现,电子书教材并没有市场,技术支持上也十分困难。这些电子书教材最终沦落为成本高昂的营销工具,产生了打开市场的效果,并没有占领市场。这个阶段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而终止。
第二阶段:早期的市场发育(2004年到2006年)Phase 2: Early Markets (2004-2006) ——第一次浪潮中,出版社领受了沉痛的教训,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到二十一世纪头十年的中期,他们最终选择了廉价的PDF作为电子书教材格式。这个时候正式电子书市场初步形成的阶段。高等教育教材市场受到了在线阅读和市场细化的驱动。出版社还发现,在某些学科领域里,顾客更愿意接受电子书产品(比如外语、科学、以及数学等),这样他们开始有的放矢地实施重点突破。当时电子书教材中比较流行的技术是Flash,电子书制作商的制作成本在5000美元到30000美元之间。在这个阶段行将结束的时候,大型教材出版社开始在社内设置专门的数字技术部门,负责电子书制作和/或发行。在这次浪潮中,电子书教材的制作出版发行,依然缺乏真正的行业标准。
第三阶段:繁荣与整合(2007年到2008年)Phase 3: Proliferation and Integration (2007-2008) ——在第三次浪潮中,出版社开始将电子书视为有价值、可带来利润的产品,成为推动家庭作业管理/学习测评、以及出版社推行的个性化教材出版的主力军。大型教材出版社还联合起来,组建了CourseSmart(原文CouseSmart,疑有拼写错误——译者注),作为降低教师参考书方面成本的一种办法。在这个浪潮中,出版社将电子书与家庭作业管理解决方案结合在一起,开始捆绑销售结束解决方案。电子书教材的制作成本明显下降,尽管Flash仍然是一种流行的制作技术,但XML开始崭露头角,首次成为重要的制作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然而,这次浪潮依然回避了行业标准的问题,大多数大型教材出版社都开发支持各种标准、各种阅读器的多格式电子书产品。
第四阶段:盈利性与互动式学习——直到2009年,电子书教材市场才开始变得成熟起来。小电子书制作商大多已经为大公司所取代,技术不断改进,电子书教材行业标准呼之欲出。这次浪潮由新技术推动,但也受到传统大学开展的商业化远程教育的推动。这些远程教育项目开始朝着100%数字化教育的最终目标努力,其中针对公司培训的教育项目,让出版社显著扩大了数字出版的规模。另外,移动技术的普及以及电子书和平板计算机的出现,也推动出版社出版更多品种的电子书教材。对于电子书教材产品来说,传统上的要求——在线/线下的、多媒体增效的、与其他技术实现整合的——已经变得不够了,产品设计的重点落在互动式学习和设备上的移动性。尽管电子书教材的制作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但出版社和技术公司都在努力朝这个方向走。最后,我应该指出的是,在这次浪潮中,制作手段变得最够简单好用,以至于开放电子书教材运动终于扎根和发芽,它日益变得轰轰烈烈,影响是深远的。
第五阶段:标准与发行体系的分崩离析——这是我们将遇到的下一次浪潮,在这次浪潮中,将会发生一系列关键性的进展。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将看到电子书教材的XML制作技术成为一个同行的行业标准(XML实际上是一个兼容了各种标准的、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发行格式的技术)。这次浪潮还将见证商业化电子书教材制作流程,从原来的“由印刷版到电子书版”向“由电子书版向印刷版”的转变。另外,教材将从单一的、内在连贯的产品,转变为一组可以任意组合的内容资产,既可以拆解,也可以重新组合,方便地与其他电子书产品相结合。这次浪潮的重点是发行,意味着阅读平台将转变为平板计算机和智能手机。开放的电子书教材,还将具有突出的重要性,电子书教材的互动学习性能,将继续得到普及。
这次浪潮中,出版社主攻的市场区割将具有以下的特点:1)对价格十分敏感;2)有的市场区割更喜欢印刷版教材;3)有的市场区割更喜欢电子书版教材;4)需要一种兼顾印刷版和电子书版需求的混合式的解决方案。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