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报纸到电台,从电视到互联网,再到现在手机媒体,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里,媒介已经经历了五代技术变革。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为传媒业的营运和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也使得传媒业的竞争从一维向多维并发,并以立体的方式变得复杂。再加上我们又处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技术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推动下,传媒业超越了地理和语言障碍,跨国界展开了竞争。卢文浩博士撰写的《中国传媒业的系统竞争研究——一个媒介生态学的视角》则敏锐地抓住了媒介竞争这一核心关键。 传媒业之“系统共生” 华谊兄弟创业板上的风生水起,青芒果计划和芒果国际化的风声鹤唳,都印证出中国传媒业的飞速发展和变革。国家必然在进一步强化传媒业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会越来越支持其产业化经营。在这条通往未来的平衡木上,临渊一看,左边是“导向正确”的政治原则,右边是“适者生存”的市场法则,再没有顾左右而言它的第三道路。因此,如何确保“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在传媒业的激烈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我们或许可以从这本较为宏观的书中找到答案。 在媒介生态学的视角下,该书构建了传媒业的三重竞争分析:一是跨国传媒集团与中国传媒业整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二是互联网、电视、报纸之间的竞争,三是互联网、电视、报纸各媒体自己的内部的竞争。作者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在种间竞争层面,作者认为我们必须承认不同种媒介“共生”的事实,并且证明了,在传播技术占优的媒体最终在资源维度上的竞争也基本占优的媒体竞争规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电视仍然是具有霸主地位的媒体,而互联网正在奋起直追,有将电视取而代之的势头)。 该书文末所提出的传媒业“系统共生”思路是本书的一个最大亮点,虽然所占篇幅并不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字眼,用来形容传媒业这样一个具有自我生长和循环功能的“活物”,非常贴切。相信这决非作者对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刻意迎合,而是文之所至的水到渠成。事实上,传媒业的发展的确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因为传媒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产业,更是一个有着重大社会使命的产业,因此,它必须是一个环境友好、界面友好、内容友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新旧媒体交替的时代 该书对传媒业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归纳和预测。传媒业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竞争成本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依靠整体的实力。首先,传媒业的竞争不再是一地一域的竞争,而是全国性的、国际性的竞争。如在电视产业中,各卫星频道参与的就是全国性的竞争,没有实体疆域所束缚的互联网产业更是如此。 其次,传媒业的竞争不再是单一的媒体竞争,而是多元化的多媒体竞争。新旧媒体杂交的各种产品,比如网络电视、手机报等,正在不断做大又在不断切分传风机,上虞育才风机制造有限公司,上虞风机行业的领军者 风机 上虞育才风机公司 上虞离心风机 上虞风机 排烟风机 隧道风机 风机箱 诱导风机网 上虞射流风机 轴流风机 混流风机 上虞斜流风机 管道风机统媒体的“蛋糕”。再次,传媒业的竞争速率在加快。往往传媒产品的某个内容或者形式一旦拥有一定的影响,立刻就面临多个对手的快速跟进和模仿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传媒业的大洗牌、大整合的趋势将不可避免,资源将逐步向那些率先建立了现代管理制度和具有号召力品牌的集团聚集。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现象将更为明显。 书中还对报纸、电视、互联网等产业的发展和竞争情况提供了较多的数据支持,足以证明全书的分析决非空穴来风的头脑风暴。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全书的理论分析框架都搭建在马克思的细胞商品分析法上。这大概是作者浸淫十年经济学学习研究并中国经济出版社将其推荐上架设为“产业经济”类的最好证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