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中国出版集团香山论坛•重庆峰会中外出版人纵论科技•资本•创新

[ 来源:佚名    点击数:6955    时间:2010/12/20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龚 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

关于数字出版的巨大财富效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现在各行业都在争先恐后地涌入数字出版这个领域,实质是由于社会财富的推动,对财富的追求没有错,这样的追求才形成对数字出版的热情持续高涨。

关于出版社在数字出版中的务实的定位思考。我想有三个定位:第一是在整个数字出版格局中的定位思考,给社会带来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给传统出版带来的是挤出效应。第二个定位是我们的出版社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定位,在产业链中现在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各个环节从内容、平台到终端是一种专业的分工发展,还有一种是沿着产业链上下游垂直延伸进行整合。主要是由于亚马逊整合的成功,推动了这样的整合。面临这样一个产业链的分工混战阶段,我觉得作为单体出版社,我们应该定位在内容专业的环节,同时寻求一种协作。第三个定位就是在数字出版热中节奏应该怎么样,我觉得应该是循序渐进的,盈利模式还在探索,不能贸然进入;另外传统出版社虽然有很多资源,但数字资源基础比较差,过去采取的各种排版系统进行的数字资源积累,面临着很多转换问题。

在数字化出版中要高度关注技术的适用性和资本的流动性。尤其是技术的适用性,我们曾采用过某大公司比较先进的排版系统,但到了今天这样不兼容的排版系统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惑。数字出版还需要资本的支持,有国内外相关机构的战略投资、上市融资,还有国家的政策性资金支持。国内外的成功经验,都是由国家先期投入,或者国家作为一种政策导入金融资本来扶持这些新技术创新。资本应该借助于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国证监委现在正在制订资本市场“十二五”规划,会从扩大市场边界、提高市场效率等方面进行突破,到那时候资本会对这个产业的成功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的。我觉得传统出版人在做数字出版时最重要的是探讨盈利模式,经过较长时间的“拔河”现在已经出现了新的生机,也许只要我们坚持,当拐点出现的时候我们就能冲上去。

 

集团背景下单体出版社怎样发展?

■吴 斌(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

第一,要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如果每个出版社能有一个很好的专业定位,就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人民音乐出版社一直走专业化道路:一是人员专业化,主要社领导都是音乐专业出身,是在业内顶尖的专家;二是内容专业化,多年来始终不离开对音乐出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三是制订了国内音乐出版的标准。

第二,用科技手段形成自主创新。我们没有盲目地让我们的书数字化,是想寻求在数字化之后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我们已经跟国外的IPAD等电子出版商洽谈,希望有自己的独立知识软件,乐谱下载后能够出声能够转调,便于学习和阅读,我们要开发这样的软件,就是说我们希望永远控制独特的音乐数字出版的创新知识产权。

第三,推动多元化出版。音乐出版应该始终坚持以文化传播能力作为首要任务,以音乐为核心,以出版为主业,实现发展是根本;其次,要建立一个网络营销平台,有自主开发的阅读软件;此外,还要做音乐交流与培训机构,艺术培训社会需求量极大,我们想仿照新东方和北大青鸟的模式,建立一个在中国有影响的品牌,主要以对外推广民族音乐为主;我们还开发了音乐礼品制作和乐谱租赁等项目,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产业结构创新。除了在图书和中小学教材上改变经营模式,我们还有四个期刊涵盖了所有领域,每个杂志背后都有学术团体的支撑,就是直接把国内音乐教育学会、音乐史学会等都挂靠在四个杂志里面,每个刊物都带起了一个学术领域,也因此为我们的图书生产积累了大批的作者。虽然音像市场萎缩,但我们的盈利非常好,因为采取为自己的书配盘的方式,加强了盗版的难度;不是配书的音像出版物都采取定制服务。

 

传统出版源远流长

■樊希安(三联书店总经理)

我认为纸质图书会被数字出版挤去一大块市场,但永远都不会消失,不是五年的问题,也不是十年的问题,万里长城永不倒。有三点理由:第一、传统图书在中国源远流长,从甲骨文、造纸术到印刷术的发明,延续了文字的生命,在中国人眼里读书就是读传统的书。第二、中国有十多亿人口,阅读习惯不尽相同,喜欢读书的人是不会放弃读书的。第三、传统图书和新媒体之间的特点不一样,是不能互相取代的,我认为图书主要是传播深刻思想、传播理论的,而新媒体和电脑阅读,主要是传播资讯,是浅阅读,表象的。

那么,我们应该有什么对策?做传统出版的人面临新形势时一定要有危机感。首先要有信心,相信图书不会消亡,但是也要有危机感,竞争将更加激烈。其次,打造新媒体,三联就结合自己的特点,利用《三联生活周刊》这个平台投资建立新的团队。再次,在传统出版份额越来越小的情况下,不谋求做大做强而是做强做大,只有做精做出特色才是正确的,即使最后份额很小的时候也应当提供精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民营书业 合作赢未来

  • 下一篇文章: 2010全国出版能力再绘新版图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读了这些书,谁都能写好今年…[3716]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6839]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6550]
  • 2019图书市场报告发布:新书…[2883]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6626]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10366]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9234]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3916]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10937]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10872]
  •  
     相 关 文 章
  • 中青布鲁姆斯伯里公司成立 首…[1864]
  • 3小时订单破千万!2020浙江省…[1715]
  • 培养阅读力是塑造孩子学习力…[1995]
  • 中少总社“父母学习计划”燕…[1698]
  • 2020年10月中国青年阅读指数…[1731]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78.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