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培宗(化学工业出版社社长)
我社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三农图书的出版,尤其是在与传统化工有关的农药、化肥、兽药类图书的出版方面更具特色和品牌,如《农药问答》从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已经出版了第4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0 版)》也在我社出版。到目前为止,我社入选农家书屋推荐书目的图书品种近300 种,有140 余个品种被安徽、四川、重庆等19 个省市选作农家书屋用书,总码洋超过800 万。相关公开数据表明,目前我社大农业类图书的零售市场占有率达10%,在全国出版单位中连续几月位居第3。
我社一方面学习国家有关三农政策,进一步了解农业、农村、农民的科技图书多方面、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积极组织编辑深入市场、深入农村、深入农民调查了解,开发让农民朋友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买得起的优秀读物。另一方面,我们还进一步依靠经销商、依靠书店、依靠农村有关部门,加大三农图书宣传和销售的力度。凭借着我社完善的发行网络,我社的“三农”图书基本上覆盖了全国的基层书店。对于“三农”图书的营销,出版社相关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开展了一系列营销活动,包括到基层推广、送书下乡等。值得一提的是,2008 年5 月,在我社建社55 周年之际,通过农家书屋工程发展基金向中西部地区捐资10 万元,兴建农家书屋5 家,并向55 家农家书屋捐赠“三农”图书1.375 万册,累计码洋30万元。所有营销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广大读者进一步加深了对我社“三农”图书的认知,使得我社的“三农”图书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
■王积跃(四川教育出版社副社长)
四川教育社一直以大教育类图书立社,在农家书屋用书出版方面,我社的优势在于对教材体例和编写方式的熟悉度,在于跟四川省科普协会的密切合作关系,因此我们的产品也主要以农民和农民工职业培训教材为主,并设立了编辑五部专门操作这类选题。
我社在2007 年出版的“中国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教材”有30本,是与四川省农牧业厅一起策划的,主要针对进城农民工编写,向他们传授园艺、饲料加工、电工、钳工、汽车修理、餐厅服务员、美容美发等专业技能,帮他们尽快适应新的职业角色。2008 年,我社对这套教材又做了全面修订,增强了内容的实操性。另外一套在2008 年推出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教材”是针对留在农村务农的农民推出的读物,全套教材共25 本,每本都在13 万字左右,内容浅显易懂,容易操作。
在这两套教材出版的同时,我们也走访了四川省的很多农家书屋,发现成都周边的富庶县区农民的阅读积极性比较高,但是他们基本只能读到技能类图书,培养农民内在素质的图书比较缺乏。因此四川教育社专门策划了“现代农民科学素质教育丛书”,并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推出。这套书旨在传播科技思想、弘扬科技精神,教农民处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丛书包括三类:第一类是普及基本的科学知识的图书,第二类是倡导科学精神的图书,第三类是介绍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图书。
■刘广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综合分社社长)
华东师大社综合分社根据国内农民的阅读实际状况,确定了三类农家书屋图书选题:首先定位“故事”题材,推出“最受农民喜爱的故事家丛书”与“感动农民书系”两套丛书;其次,绕过“养鱼养鸭”等农业技术题材的传统出版思路,开发了“农民常识书系”,向农民普及现代常识;再次,结合我社“以教育为本,走大教育之路”的发展战略,关注农家教育,策划了由著名教育评论家熊丙奇教授领衔的“农民教育丛书”。
值得一提的是“最受农民喜爱的故事家丛书”,这套丛书是国内首套专为农民朋友打造的故事丛书,包括《小站来了个乞丐》、《一个团长两个兵》等12 种图书。丛书集合了国内顶级故事创作高手的精彩作品,多为当代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题材,如传奇故事、市井逸闻、乡土风情、致富理财、婚恋嫁娶等,内容积极健康,情节一波三折,语言通俗生动、机智风趣,特别适合农民读者阅读和讲述传播。为了贯彻“给农民讲故事”这样一个概念,这套丛书选择了32 开开本,使用70 克国产轻型纸印刷,每本定价在17 元以内,并且还采用了农民喜闻乐见的封面设计。
■陈博(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图书市场部副主任)
我社在2008 年成立了“政府招标图书工作组”,专门服务各地农家书屋和教育系统图书招投标工程。由于我社是专业少儿读物出版单位,直接涉及“三农”的图书选题并不多,但各地农家书屋建设中,都不约而同地会考虑和照顾到农村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新闻出版总署几度推荐的书目也都有一定比例的少儿读物,我社有近40 个图书产品在推荐书目中。2009 年,为响应政府号召,我社又选择近一两年出版的产品200 余种(套)作为出版社推荐农家书屋书目。
在推进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不少难题:各地农家书屋建设招投标模式不一,我们的工作人员不得不按照各地投标要求,制作各种样式的标书;一些投标方的不规范操作也加大了我社的工作难度和竞争压力;农家书屋供货折扣率偏低。我本人来自农村,知道和体验过农村儿童“阅读荒”的境况,党和政府重视“三农”,采取种种惠农政策,农家书屋正是“文化帮农”的好政策,如果各村“书屋”能够充分发挥功用,那么,改善和提高农村儿童的文化素质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