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出版改制遭遇“三重门”

[ 来源:文化创意产业周刊    点击数:1347    时间:2009/4/20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4月7日,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确定“路线图”,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制定完成,提出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所有地方和高等院校经营性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009年底前完成转制,所有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经营性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010年底前完成转制。其实,新闻出版改制的呼声由来已久,改制迫在眉睫也势在必行。但怎么改,钱从哪来,人往哪去,难点在于何处?就此问题,本期创意经理人俱乐部特邀出版界资深人士共聚歌华大厦,深入探讨出版改制的路径。

 

  专家困惑

 

  ■韦英平:出版改制在战略的角度上来说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问题在战术层面上我们如何安排?

 

  ■刘方:对于出版改制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明确钱从哪来?人往哪去?

 

 

  ■张晓斌:对于出版社改制,最让人头疼的问题是那些不够退休资格编制内的人,而他们很多又是出版社的骨干层,这就不光是一个人往哪里去的问题,还要包括这些人要如何才能留的问题了。

 

 

  ■郭树坤:在改制的过程中,从地方来讲,劳动部门、财政部门到地方政府都讲很支持,但是当谈到具体事情时,我们就很难得到支持。

 

 

  ■杨贵山:《指导意见》的制定还是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问题。《指导意见》只是画出了一个时间表,而具体执行的线路图、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却没有给。

 

  1 钱从哪来?

 

  大出版集团改制需10亿

 

  转制是有成本的,浙江的一个小型出版社曾小范围尝试过改制,但成本很高,需要4个亿的资金。这4个亿的资金国家能给吗?大的出版集团则更高,需要10亿。而且,中央部委的出版社虽然人数不多,但人员的“含金量”高,因为干部太多,改制成本就更高了。有专家建议可以争取国家给一部分,自己筹一部分,或者采取其他灵活的方式来解决。

 

  但还有一个问题是保险,地方出版社多少年前就给员工上了保险,中央很多出版社都没上社保,这笔补偿费用会花多少钱?科学出版社当年为解决“中人”的补差问题也花了好几千万,这不是一笔小数目。

 

  作为作家出版社社长助理的刘方,对改制的难处深有体会。

 

  作家出版社是由中国作协主管的一个中小出版社,有100人左右的员工,2个亿的产值,有自己清晰的市场定位与渠道,但是,改制谈何容易?钱从哪来?实际上完全靠出版单位自身改制的个案极少,大部分都是地方政府或主管单位给予的支持,有时是采取直接给钱的办法,有时是间接给钱。

 

  自有资金不可能完成改制

 

  “靠出版社的自有资金完成改制是不可能的”,刘方表示,“作家出版社是一个纯粹的文艺类出版社,虽然我们想改制,想做强做大,但‘一推门全是难事’。作为一个一线的出版社,改制的流程太漫长,可控的东西太少,根本控制不了上下游的资源”。

 

  中国电力出版社是中央国家机关所属出版单位中第一家整体转制的出版社。2008年8月,国家电网报社与同为国家电网公司旗下的中国电力出版社有限公司整合成立英大传媒集团。

 

  国家电网报社的主管单位——国家电网公司本身是大型国有企业,国家电网报社从成立时就是企业性质,《国家电网报》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党组机关报,在发行渠道、广告经营上没有多少竞争力,而国家电网报社由于拥有《国家电网报》、《国家电网》杂志、《国家电网动态》电视周刊等国家电网公司核心媒体,在改制过程中资金保障可靠。

 

  事业身份退休与企业身份退休之间存在较大的待遇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很大一笔钱,这部分钱由谁出是一个难题。国家不可能给每一个转制单位都拨足够的转制经费。但如果这部分钱由转制单位出,有的可能出不起;有的虽然能出得起,但会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2 人往哪去?

 

  一个“中人”需成本十八九万

 

  新闻出版改革中,最重要的是解决人的问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转企改制、分流下岗的问题。虽然是“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其中还有很多的难处和担忧,有的员工甚至调侃说,改制了就脱离事业待遇了,就下岗了等等。

 

  新人是采用聘用制,这个没有问题。老人已经退了,也没有问题,但是“中人”,也就是那些工作了20年以上,还有四五年就退休人员的安置,就成了大难题。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晓斌表示,这些不够退休资格的编制内人员基本是骨干,还得留下来继续贡献力量。中人问题如果解决不当就会造成新的问题——中间骨干流失,这对出版社是致命的打击,对行业不是建设性的推动。

 

  要把这部分人稳住,上社保这笔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要好几千万。出版社在转企改制之前是事业单位,没有参加社会保险,转企以后,在编人员在转企之前没有缴纳的这些社会保险,谁来缴纳?一个中型的出版社本身就有200人,再养200人,包括处级、厅级干部,出版社自身是承担不起的。解决一个“中人”,出版社需要十八九万元的成本来支付社保。

 

  “530计划”解决“中人”问题

 

  某地方出版社曾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530计划”,对于50岁以上、30年工龄的“中人”的改制计划,这些人一般都是社长、副社长级别的,如果离开出版社,可以享受事业单位待遇,留下继续工作的,按照企业方式享受待遇。

 

  对于非骨干力量的“中人”,又该如何安置呢?有一些“中人”采取“等政策”,等着享受事业待遇的态度。但又涉及到一个问题,转企后,离退休人员按企业办法计发的养老金,如果低于按事业单位计发的养老金,这个差额谁来补齐?

 

  三种机制解决人员去留

 

  张晓斌表示,出版改制在战略的角度上来说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问题在战术层面上我们如何安排?老人的问题比较好解决,按照“老人老办法”,就是转制前离退休人员的经费由主管单位下拨,如果再有调整的话,由主管单位承担,这部分企业不背。而“新人”也不难解决,因为这些人都不在编。

 

  出版改制目前形成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全员身份转换,给予工龄补偿”,这个补偿金额大概是几万元,安全按照国企“买断工龄”的做法来执行。

 

  第二种是双轨制,“中人”按照企业方式管理,保留事业身份,以事业身份退休,解决退休后的待遇问题。目前按照企业退休,最高工资是1500元,事业退休至少也得两三千,差额在1500元左右。有些单位采取这种模式,以稳定人员和节省转制成本,这样一来,好多补偿就不用支付了,至少眼下不用支付,可以腾出一笔费用。

 

  第三种模式是“全员身份转换、给予部分补偿”,这种方式就比较极端。业内一般都倾向双轨制,转制过程中如何给予“中人”及时、有效的补偿,安定其工作积极性和对单位的向心力,这是面临的一大问题,这一问题又变成钱的问题,费用从何而来?

 

  把员工“打包”以盘活机制

 

  “接力出版社的改制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从2001年3000多万元的盈利,一跃增长到仅去年在北京图书市场就获得1.53亿元,可以说是一个跳跃式的发展,其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从出版社的整体机制上,已经很完善了。今年我们出版社的目标是1.8亿元至2亿元,到目前为止销售额已近8200多万元。”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郭树坤表示。

 

  “2006年底,接力出版社就开始着手改制。这一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当时由于并没有一个明确改制的途径和方向,所以多少显得有些无从下手。在改制的途中,我们不断摸索不断尝试去提出一些新的解决方法,比如说人员的解决问题,我们提出了‘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对于新人,就是按照企业的章程来规划。对于‘老人’,我们把事业单位的员工‘打个包’到企业单位做企业的事情,虽然说做的是企业的事情,但是关系还是事业单位。这就解决了员工后顾之忧的问题。”

[1]

  • 上一篇文章: 教辅资料如何进入学校

  • 下一篇文章: 2008开卷读者调查报告——读者水涨 阅读船高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读了这些书,谁都能写好今年…[3308]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6659]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6293]
  • 2019图书市场报告发布:新书…[2642]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6346]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10108]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9079]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3754]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10795]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10734]
  •  
     相 关 文 章
  • 中青布鲁姆斯伯里公司成立 首…[1689]
  • 3小时订单破千万!2020浙江省…[1573]
  • 培养阅读力是塑造孩子学习力…[1806]
  • 中少总社“父母学习计划”燕…[1560]
  • 2020年10月中国青年阅读指数…[1589]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78.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