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一、书业物流改造上的“瓶颈”问题分析 根据作者对书业物流的理解,在书业物流的改造上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书业物流是一个专业化、个性化很强的物流工作,信息技术是物流改造的核心。由于目前出版物条型码的不规范,对计算机信息要求就更高,所以对书业物流的改造其核心应该是信息技术的提高,离开计算机信息的提升就谈不上物流的改造。 2、书业物流是整个书业营销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改造须同商流的变化发展同步考虑。近几年,各省级新华书店的老总对物流工作充分重视,但对图书商流今后的发展规模和管理模式的预期不够充分,只是孤立的考虑物流的改造从而引起物流和商流在规模、信息、模式等方面的不配套,使改造后的物流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率。 3、科学、合理的流程(商流、物流、资金流)是物流改造的前提。许多地方的老总在改造物流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扩大物流场地、引进物流设施,而忽视了流程的改造,有的甚至将商流导致的问题,归结为物流问题来解决。 4、要加强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员工素质的提高。 二、第三方书业物流的发展空间 随着第三方物流的掀起,第三方书业物流说也在不断地升温,个别地方在物流改造方案中将第三方书业物流的内容也考虑在内,应该说是具有长远眼光的。但就目前市场情况而言,第三方书业物流的发展空间还是比较有限的。 1、目前我国出版业呈不开放状态,为国有独资并垄断出版,加上自办发行利润,出版社得到很大一份蛋糕,如此大的利润空间,出版社无庸多考虑物流成本,几乎全国各大、中出版社都有自己的小而全的物流,而不愿将物流交给第三方,这不仅仅是价格问题,更重要的是:一能体现自己的实力,有从编书到发行配套成龙的能力;二是其商业秘密不可为他人所知,这些绝对不是市场化。 2、书业物流配送是连锁经营的核心部分,通过信息流将商流、资金流联系在一起,若将其第三方,则势必风险极大;且由于书业物流的专业性和个性化强,特别是连锁配送还需量身定制,社会化难度较大。 3、书业物流不能简单地误解为运输物流,由于运输的个性要求不高,通过性强,其社会化发展的能力较强,目前书业物流的运输环节已有不少社会运输力参与其中,但这并不表示整个书业物流的第三方运作时市已经成熟。 4、新成立的、较小发行规模的出版社是第三方书业物流的可拓展市场空间。新社、小社由于其年出版品种较小,发行渠道不宽,其物流内容相对简单和容易;同时也因新社、小社的利润空间有限,也有意将此让第三方物流承担。 新一轮的书业物流的改造已在全国掀起,相信未来3-5年内各地的书业连锁经营也将依托物流的发行而得以发展,但书业物流现代化尚需其自身努力外,尚需上级政府、出版社、印刷厂的大力支持;书号的标准化和唯一性;书名库的标准化和唯一性出厂图书的包装标准和发运包件的包装规格等等,都直接影响到书业物流的现代化进程。 三、书业物流渠道的发展新趋向 穷则思变,乱则图治,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常言道,物极必反。目前书业面临的困境恰恰表明,书业界确实到了必须彻底改革的时刻。就笔者目及的现实看,新的渠道已初露端倪: 1、区域连锁经营的网上配送将取代一店经销全国的书目征订,成为图书征订的主要形式。随着各省、市、自治区发行集团的建立,连锁经营的网上配送将成为新的进货方式。集团的连锁经营实行统进分销,配送基层,统一结算,对提高图书的市场覆盖率,提高周转率,将会是一个新的突破。 2、大中城市新华书店仍然是主渠道的核心市场。无论从消费者的文化层次、经济收入、工作需求、消费水平、生活环境看,还是从交通运输、书店的销售环境和服务质量看,大中城市始终是图书销售的主要市场。 3、网上书店和读者俱乐部是新型的销售书店。随着电脑网络的发展,网上书店和网上俱乐部如雨后春笋,遍布各大城市。尽管它们还很幼稚,网络覆盖面还有限,销售量还不那么令人振奋,但它们必定是时代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出版社不可忽视的一条新的渠道。 4、行业直销是不可忽略的渠道。我国的出版社都是由各政府部门或群众团体主办的,各出版社都有较固定的专业分工,各社的专业分工又都与各主管部门所管辖的行业专业相对应。 除此,还有民营渠道、邮购渠道、推销员直销渠道等等,但就总发行而言,主要的还是上述渠道。出版社需要在经营观念上做些调整,应该从总发行的角度来研究确定自己的营销策略,不应该再热衷于一店一地一会的具体推销,应该在建立、培育、疏通整体渠道上下大力。拥有了渠道,才是真正的赢家。 四、结语 近几年来,书业物流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书业内外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不仅仅因为物流被认为是制造业利润和商业利润之后的“第三方利润源泉”,更是因为它关系整个书业物流基本设施能否顺利实施。在这样的情况下,书业物流存在的问题就尤其值得注意,而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显得尤为必要. (作者单位:袁超/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戴恩勇/长沙学院工商管理系)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