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童话失落了吗?今天的孩子没有童话可读

[ 来源:佚名    点击数:2157    时间:2006/8/23    编辑:冰河文化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兰州大学图书馆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自己最早看到童话是在上世纪70年代,当时她只有11岁,上小学四年级。那时候,一家人住在甘谷县的山沟里,到了周末,她跟着父母到县城的书店买书,最喜欢的就是童话了,印象最深的是《小灵通漫游未来》和《木偶奇遇记》。《小灵通漫游未来》描述了2000年的城市与生活是怎样的,她信以为真,真的以为到了2000年就可以坐着飞船遨游太空,真的以为2000年的城市美丽无比,居住着很少的人,真的以为到了那个时候,一天只要吃一小块高度浓缩的食品就可以保证一天所需要的能量而无需一日三餐……她一直等待着生活一步一步地变成书中的样子。那个时候读童话的环境也让她至今难以忘怀,长长的院子里有梧桐树,低矮的院墙是由砖垒成的镂空墙,竹子的围栏里面种满了大丽花、鸡冠子花和月季花,围栏的尽头养了几只鸡。小姑娘坐在地上,靠着两尺高的矮墙,手里捧着童话书,被童话中温馨温暖的东西感染,并进入到角色里,感同身受,当时在这个环境里读的东西就死死地嵌在脑子里了,单纯美好的心境也在这当中被培养了。

  《小灵通漫游未来》这本科幻童话,让在那个年代里长大的许多孩子都着了迷。一位40岁的母亲说,她当年是在一个同学家里读完这本书的,同学的父母很有文化,家境也很不错,所以她的爸爸才率先买回了这本书,同学都跑到她家去借,但是只有一本书,谁都想先看,怎么办?最后选了一个语文学得最棒、口才最好的同学朗读,大家搬出小木凳围坐在她家的院子里,听得根本不愿回家吃饭了……“当时能得到这样一本书真是非常不容易啊,觉得特别的珍贵。”她说。

  印象深的还有那个年代里来自于收音机“小喇叭”节目中的孙进修爷爷讲故事。别的事儿不一定记得,但是每天绝对会记得在那个固定的时间里听“小喇叭”,这位母亲那时候12岁,妹妹只有5岁,她将妹妹抱着坐在自己的腿上,“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了!”这个声音一听就让人兴奋。孙进修爷爷将那些简单的童话故事讲得绘声绘色,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纯净暖和的快乐。“现在再也没有遇到过孙进修爷爷这样一个亲切的、为孩子们服务的老者形象了。”她惆怅地说。

  甘肃省著名的童话作家金吉泰老先生谈起童话对自己的影响时非常感慨。他第一次读到的童话是叶圣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这篇童话写了一个石块从被雕成英雄石像到最后被摔碎的故事,讽刺了那种骄傲自大的人,说明人们只有彼此平等地结合在一起,脚踏实地的做实事,生命才有意义。他说:“这篇童话对我起了很大作用,甚至影响了我的世界观,我一直都非常愿意做对大家有益的事。”后来他又读到一些外国经典童话,在安徒生的童话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不是众所周知的《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衣》,而是一篇题目叫做《最难使人相信的事》的童话,让他深切感受到:善良的、有创造性的人会受到欢迎,而破坏美好的人是为人所不齿的。

  《读者》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副总编辑、儿童文学作家汪晓军说,童话对不同时代的儿童成长都有重要的影响。从中国童话发展史来看,有识之士注重把外国优秀童话引入中国,或者是从中国典籍文献和民间传说故事当中发掘童话,都是基于一个目的:对儿童施以教化。主要是认知教化、情感教化和道德教化,有意思的是,有识之士最初的兴趣是在认知教化上,不过,自然而然的,人们发


现,情感教化和道德教化就附丽其中了。三种教化糅合在一处,共同成为儿童的精神养分。随着儿童渐渐长大,知识可能逐渐更新、丰富,原来从童话中得到的知识灌输和启蒙,印象也可能渐渐模糊,而从童话里得到的情感养分和道德养分,则如种子播在心田,天长日久,有了适宜的阳光、土壤和雨露,还会抽芽、开花、结果。

  “童话的母题,是爱、善良、正义,由此衍生出诸如友谊、同情、正直、勇敢、坚强、勤劳等等人类美德,这些传统美德观念几乎在童话里与生俱来,弥漫在童话的情节、意象、意境、形象和语言之中,对儿童的情操、性情、品格养成产生着重要影响。往往有这样的情形,一个成年人,无论受过多高层面的教育,在他的精神深处,童话给他的影响永远不会消退。”汪晓军说。

  童话失落了吗?

  而如今,似乎有这样的倾向:受童话影响的孩子的年龄段在发生着变化,过去,童话影响的层面更多的是在小学后期和中学时期的孩子,而现在则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小学生中,只有低年级的孩子会喜欢读童话,自四五年级开始,孩子们对童话的兴趣越来越淡,到了初中更是少有学生读童话了。一位母亲说,她给上四年级的女儿买了一些外国经典童话,强制性地让女儿阅读,女儿坐在书桌前,就像做作业或者看任何一本普通的书那样,完成任务似的读完了母亲布置的童话书目,而如果没有母亲的监督,她是不会主动去读这些童话的。

  一些初中生说,看童话太幼稚。他们热衷于反映青春期现实内容的读物,听自己喜欢的歌星的歌。初中生的家长则说,孩子的作业多、负担重,哪里有课外阅读的时间和心思?有部分家长表示希望孩子在课外能读一些对写作文有帮助的实用读物,而不是童话。

  也有一位母亲说,当自己给女儿讲童话并以童话来教育她的时候,女儿会说,童话里讲的都不是真实的,不会发生那样的事。但是,女儿在听了感情丰富细腻的童话后也会落泪,因为难过或者感动。不过,这位母亲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小学生或者中学生为了一篇童话而落泪的?

  也好像与性别相关,或者说与性别教育相关。女孩子多喜欢文学的、艺术的、温和的东西,现在十一二岁的女孩还能沿袭幼儿园时期的口味和感觉,投入地阅读童话。男孩与童话的距离较大,他们更喜欢有冲击力的内容与方式。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于现在的孩子,童话只是他们所能得到的许许多多读物类型之一,太多其他的读物类型和阅读方式在争夺着孩子们的心和视线,电视的、网络的、文字的……而在上世纪60年代及之前出生的孩子们,得到一本童话书几乎就是阅读的全部,在家里读到的情节和感受,到学校里还是余音袅袅,童话为他们带来一种痴迷的状态。

  心态也影响着孩子们对童话的喜爱和接受程度。一位上初中孩子的家长说:“当年的我们处在一种与现实和社会几乎无关的状态,如果父母不将社会的信息传递给你,即便到了十一二岁,社会的情形你几乎一点也不知道,那个时代的十一二岁左右的孩子的心智相当于现在幼儿园孩子的心智。而且那个时候的社会好像也没有现在这么复杂,我们在相对单纯的环境里读着童话成长。但是如今不一样了,现代的信息太多、太杂,也太快,孩子们很早就接触了社会中的种种,即使你不去主动了解,那些信息也会直接向你扑过来……复杂的心态使得他们不满足于童话的阅读。”

  有位家长说,她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喜欢的是所谓“校园文化”类的图书。但她从不会主动去为孩子买这类流行图书,“因为里面没有多少真正的文化,只看封面就让人受不了。不但书名俗,而且书中的人物都是电子游戏风格的形象,太张扬,太多搞笑的成分,商业味很浓,没有柔和的成分在里面,我觉得柔和就是一种文化。我真不知道这些作品是直陈校园生活本身,还是有一种引导在里面。也许孩子们会觉得这些作品与自己很贴切,因为他们的生活就是那个样子。”她说。视听方面也在被电子游戏的风格所引导,一些优秀的民间童话故事被改编成的动画片,风格现代、刺激,人物的形象被改头换面,失却了原本的优美与内涵,没有了民间故事中的文化味儿,只能从中看到故事情节而已,那种长髯飘飘的寿星老的古朴温和的形象已成为让人怀念的一种感觉。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各种媒体都在影响孩子们,让他们接受现代社会中太快餐、太商业化的东西,并成为一种习惯,孩子们已经没有耐心接受柔和的、优美的、慢节奏的浸润,他们喜欢刺激的、张扬的东西。她说:“作为一个上世纪60年代的家长,我有固执的一面,有我自己所坚持的东西。”

  更多家长主张以正规经典的童话来影响孩子,让他们受到真正文学的熏陶,感受经典童话中纯净温和、美与善,并以此抵制来自社会中的不良影响。 (作者:张琳 )

来源:甘肃日报  

[1]

  • 上一篇文章: 都是"红学热"中人“拳打脚踢”为哪般?

  • 下一篇文章: 组合拳应对教材发行微利时代-----推进连锁、缩减成本、扩充网点、反抢团购、开拓农村、创新业态,新华系统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3535]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3504]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2599]
  •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2018年…[3880]
  • “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作者…[347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6093]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5562]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59964]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7557]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7351]
  •  
     相 关 文 章
  • 吉林出版集团 坚守一般图书 …[3344]
  • 二00七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9803]
  • 2007年世界书业数据出炉[2816]
  • 2008,出版业的几多困惑[3402]
  • 网络对出版印刷业的影响之六…[2416]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78.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