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图书排行】 >> [专题]『书业观察』 >> 正文
 
一本少儿读物畅销18个月的秘密
[ 来源:钱江晚报    阅读:1744    时间:2005/7/4    编辑:admin

 

 

寻找梦中的象牙塔

  这次调查有别于我们历次的独立调查,因为它是一次对孩子心灵的深度探访。引起我们兴趣的是一本书,它连续18个月荣登少儿畅销书排行榜,至今热卖;一个孩子把它读了12遍;因为越来越多的孩子自发加入我们的谈话,我们不得不把采访地点换到会议室……


  这本书就是根据日本著名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亲身经历写的《窗边的小豆豆》。一年级的小豆豆因淘气而退学后来到一个叫做“巴学园”的小学,在这里,这个在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并由此奠定了她一生辉煌的基础。

  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对这本书眷恋不已?接连数日,我们试图走进孩子的心中,探寻“小豆豆”的魔力所在——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童年生活片段的回忆,不如说是一种教育方法的实例展示。也许就像有的专家所指出的,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巴学园的教育方式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但一些本质的东西,比如尊重,比如爱,比如快乐,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这,也正是巴学园让心存美好的孩子们心驰神往的原因所在。

  这样的学校我们有吗?

  因为语文老师一次偶然的课前5分钟阅读,杭州风帆中学初二(1)班的56个同学在一年前认识了小豆豆,走进了巴学园。“你们有谁看过《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一提起小豆豆,一分钟前还安静的教室炸开了锅,正在埋头做作业的孩子们齐刷刷地举起了手:“我们都看过。”“小豆豆真幸运。”“我能到巴学园去上学就好了。”“小林校长真好。”……教室里顿时嗡嗡响成一片。“有谁愿意和我们说说小豆豆的故事吗?”这个年龄段孩子特有的敏感和腼腆让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不少,环视了好一会儿,四五双手犹犹豫豫地举了起来。

  在会议室里刚坐定,出乎我们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我们也想来说说,行吗?”门外,一大帮学生推推搡搡地涌了进来,能容纳四五十人的会议室立刻被挤得满满的,我们的单独采访就这样成了小豆豆的专场读书会。

  “这本书真好玩。”对于一年前看的这本书,同学们显然还记忆犹新:“巴学园”的教室是一辆辆停在那里的电车,座位从不固定,可以根据你每天的心情和方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小豆豆为了找掉在厕所里的钱包,把厕所里所有的东西都掏了出来,小林校长见了,只说了一句话:记得干完后要把它们都放回去哦;为了让爱钻篱笆的孩子们玩得尽兴,小林校长建议让孩子们不穿校服,穿旧衣服到学校来……说起《窗边的小豆豆》,孩子们自己先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他们眼里,闪着兴奋的光,我们甚至插不上一句话。

  “我真想到巴学园去上学,可是,这样的学校我们有吗?”一个胖胖的小男生突然冒出了一句。是啊,这样的学校我们有吗?我们无言以对。

  大人能蹲下来听我说话吗?

  成成,杭州某中学初二学生。初一那年,《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他一连看了12遍。“巴学园就像孩子的乐园,那样的学校生活实在太令我向往了。”当记者问及看这么多遍的原因时,这个14岁的小男生竟然像大人似地轻轻长叹一声。

  看过了这么多遍,书中的很多情节成成甚至已经能背了:小豆豆第一次见到“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先生,一口气讲了4个小时,小林先生也像小豆豆那样,把身体探出来,专注地听着,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最后,小林先生抚摸着她的头,说道:“好,就这样吧!你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啦。”;“巴学园”从不按照固定的时间表上课,每天在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女老师就把当天要上的所有的课,还有每一节课所要学习的所有问题点,满满地写在黑板上,然后说:“下面就开始上课了,从你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吧。”然后小学生们就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学习,先上语文也行,先上算术也行,都是可以的……“这样的学校,真好!我们的老师能蹲下来,听我说说话吗?”

  成成平时喜欢唱歌,他是杭州“爱乐天使合唱团”的成员,今年夏天,合唱团到德国参赛,他们还拿了个民族组的金奖。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为了唱歌,成成没少和父母、老师“斗争”。学习成绩下降了,老师就到父母那里“告状”,说唱歌影响了学习,“唱歌不能当饭吃。”父母曾有一阵子很反对他到合唱团。不过斗争的结果是父母终于让了步。“他们还是很尊重我的,这样的父母已经很不错了。”成成说,老师和父母不赞成他唱歌的原因是怕影响学习。“其实不会的,我知道任何特长都是要有文化作基础。唱歌让我真正放松自己,这样我反而会更努力学习。我只是希望大人能尊重我的兴趣。”

  在成成的推荐下,父母也读了这本书,“他们觉得很‘有趣’,但不提倡这样的教育方式,可能因为这种个性化教育的过程还是令他们有些担心吧。”成成有些遗憾地说。

  快乐与学习是个两难?

  上初一的文文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每次考试,她都能排进前五名。所以,当这个老师的好学生、父母眼中的“乖乖女”抱怨说“我一点也不快乐”时,记者多少有些意外。

  “小豆豆多开心啊,我真想像她那样,可以一边游戏,一边学习。”文文最羡慕的是在巴学园,上课并不像其他的学校,学生正襟危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在巴学园,如果大家在上午就把一天的学习计划都完成的话,下午老师就会带着同学们出去散步,在田野里,面对盛开的油菜花,老师会蹲下身来,告诉大家雌蕊和雄蕊的知识、蝴蝶是怎样帮花儿开放的。“哪像我们现在,从早到晚,课排得满满的,连气都透不过来。”文文掰着手指告诉记者,每天从早上7点30分到校,下午4点50分放学,上午、下午要各上4节课。本来,选修课上还可以学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可是,就连这点少得可怜的时间,也经常被主课老师“霸占”。周六、周日本来可以松一口气,却早被“家教”排得满满的:周六下午2点到4点是数学,周日上午要学两个小时的钢琴,下午1点到2点30分是科学,晚上6点30分到8点30分是英语。

  “尽管我的成绩在班里还不错,可爸妈还是为我请了这么多的家教,没办法,班里其他同学都请。我不请,爸妈不放心。他们总是说,不能让我输在起跑线上。”

  时间一长,文文发现,自己的成绩成了爸妈心情的“晴雨表”。“我好象是为了分数在活着。在学校里,老师开口闭口也是‘中考’这两个字。我知道,其实他们也希望我能快乐,可是,他们又怕我会落后。”说起这一切,文文显得有点无奈。

  爱一个“差生”有多难?

  小豆豆因为淘气而被学校退学,在巴学园,她却处处受到了真诚的爱护。“你真是个好孩子。”每次小林校长见到她,总是这样对她说。事实上,在小林校长的眼中,巴学园的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无论做什么事情,大家都是一样的。”对于这一点,刚上六年级的浩浩特别羡慕小豆豆和她的同学们。“我真想到巴学园去上学。这样就不会有老师老说我笨了。”这个胖胖的小男孩认真地告诉记者。

  在学校里,浩浩最害怕的是教数学的张老师,因为他的数学成绩不太好。“每次作业本上做错了题,张老师的‘叉叉’总是打得特别大,红红的,特别刺眼,我一看就特别泄气。”浩浩说,对于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张老师总是乐呵呵的,可每次见了他,脸上的笑容“嗖”地一下就不见了。一次考试没考好,就“威胁”他要叫家长来。“虽然我数学成绩不太好,可我不是坏孩子。什么时候张老师也能对我笑一笑呢?”浩浩说,相比之下,教语文的陈老师就可亲多了。偶尔上课的时候,好动的浩浩会忍不住和身边的同学讲讲话,开开小差。这个时候,陈老师总会停下来,笑咪咪地说,听累了吗?那就休息一会吧。这样一来,浩浩反而不好意思了。因为觉得陈老师对自己好,浩浩学起语文来也特别卖力,总觉得不这样就对不起老师似的。

  “小林校长真好。在巴学园里,每个学生都能坐在小林校长的身上,和他说说自己想说的话。我也想这样,可是谁敢啊?老师不训我才怪!”似乎在想象着自己爬到老师身上的滑稽样儿,浩浩吐了吐舌头,自己先笑了。

  新闻旁景

  心存美好——一个中学语文老师的独白

  去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里看到了这本书,就随手翻了一下。这一翻,没舍得再放下,就买了回来。

  我希望学生能分享我读书的快乐。于是,在一次课前5分钟阅读上,我挑了“小豆豆不停开关桌子”那一段,读给学生听。当时学生的兴奋出乎我的预料。

  “老师,再给我们读一段吧。”学生一个劲央求我。记得第一次读了十分钟。第二次……之后,他们自己纷纷去买了这本书。学生为什么喜欢这本书?我个人觉得可以用四个字来说:心存美好。人人对美好的东西都有一种向往。学生喜欢、向往巴学园,觉得很新奇,觉得那是自己理想的学校,理想的讲课方式,但是他们又很清楚,在自己周围不可能有真正的巴学园,所以他们就更喜欢去分享豆豆的这种快乐、这种童年。他们都相信豆豆的故事是真实的。

  至于说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个性化教育在我们现行教育体制下到底可不可行?其实,从我本身而言都觉得很矛盾。

  我是一个老师,当然希望能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学生,希望他们能成材。但目前来说,整个社会的一种取向就是学生能好好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同时,现实条件也没有达到可以对不同的学生施行不同教育方法的水平,基本上都是在同一个教室接受教育的,这样,真正的个性化教育就会陷入一种困境。

  我也是一个妈妈,在没有孩子之前,我曾经信誓旦旦说一定要给孩子一个特别快乐的童年,不给他任何压力。可是当我真正做了妈妈,尤其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就产生很多微妙的变化。我既想要孩子快乐,又想要孩子不比别人落后,寄予很高的期望值,这样我就不得不带他去各种培训班。这样,我也陷入了两难。

  现在学校中,有个性的学生越来越多,老师需要向小林校长学习的地方也越来越多。我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巴学园离我们也会越来越近。

  专家说法

  杭师院心理学系副主任朱晓斌:对个性化教育的无限向往

  在杭州师范学院教科院心理学系副主任朱晓斌眼里,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要完全施行像“巴学园”这样的个性化教育方式是不太现实的。“别的不说,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家长就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但是,巴学园一些本质的东西,比如对孩子个性的尊重、让孩子快乐地学习成长,对孩子的关爱,无疑是值得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们学习和借鉴的,这,其实也就是个性化教育的核心所在。

  朱晓斌认为,现在的孩子面临的压力其实并不比成人小。社会竞争的加剧,高考、升学率的压力,导致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延伸到了小学阶段。围绕着高考这条轴心打转是现在教育的普遍现象,考上重点大学、找个好工作,这似乎成了眼下教育的目标,成了全社会统一的认识,目标的一致带来的后果往往就是教学手段的单一,这就是教育的现状。在这样的现状下,孩子个性的尊重和培养与现阶段“唯成绩论”难免会产生矛盾,问题的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找到两者的结合点。

  朱晓斌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应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这个过程,尽管艰难而痛苦,如果能做到对孩子个性的尊重,慢慢地总可以达到这一步。个性化教育,最重要的是老师的作用,单一的教育方式、教学思想的呆板肯定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发挥,有些时候,老师应该将思想放开些,孩子想象就会得到更多驰骋的空间。

  朱教授认为在个性化教育中,父母也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小豆豆之所以能在巴学园里快乐成长,和她的父母那种有原则的宽容的爱也是分不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他们的配合与信任,小林先生的教育方式才能得以完整实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眼下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名言,其实,个性化教育的本质在于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尊重。“如果孩子喜欢运动,家长可以陪他打打球,而不是逼他学钢琴。”因为有些家长的误区,有时个性化的教育反而越走越远了。(陈欣/李玲玲/楼顺忠) 


  • 上一篇文章: 《新京报》图书排行榜(2005年6月11日-17日)

  • 下一篇文章: 将灵魂和欲望浸润在雨中的佳作:《天瓢》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16.1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