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 营收利润大揭秘,出版社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编者按:4月28日,出版业27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均已披露。其中还披露了部分旗下出版社的业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版社一年到底能赚多少钱?比2020年还难的2021年,出版社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为了对出版业上市公司业绩和主要控股参股公司业绩做进一步分析,商务君提取了年报中披露了旗下出版社业绩的数据进行梳理(部分上市公司未披露旗下出版社业绩)。 从整体上看,2021年,疫情对出版业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但各出版社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积极扭转不利形势,营收和净利润取得了不同程度上的增长。但部分增长幅度十分惊人,也有2020年受疫情影响业绩处于低谷后的正常回升所致。 教育社普遍营收较高,多数出版社营收正增长 从2021年营业收入维度来看,排在第1位的依然是大象出版社(简称“大象社”),该社保持着多年来的领先优势,2021年营业收入达14.54亿元;商务印书馆紧随其后,营业收入为12.19亿元;广东教育出版社(简称“粤教社”)排名第3,2021年营业收入为11.14亿元。前两家出版社的位次与2020年一致,这三家出版社是2021年营业收入突破10亿大关的出版社。 表1 部分出版业上市公司旗下出版社2021年营业收入及同比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2021年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的出版社共有11家,其中有大象社、粤教社、四川教育出版社(简称“川教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简称“苏教社”)、现代教育出版社5家教育出版社,教育出版的市场优势可见一斑。尤其是在河南、江苏等教育大省,教育出版的市场空间更为广阔。 据中原传媒年报披露显示,2021年,河南省中小学教材同比增长2.2%;大象社还开发了大象课堂融媒教育云平台,探索教材教辅增值服务的再提升。 纵观年报中披露了营业收入的33家出版社,可以看到,中国出版和凤凰传媒旗下出版社的营业收入显示出了强劲的竞争力。中国出版旗下的商务印书馆、人民文学出版社(简称“人文社”)、中华书局、三联书店等自不必说,均是学术、社科、古籍、文学出版的重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持续领跑。凤凰传媒旗下苏教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简称“江苏科技社”)、江苏译林出版社(简称“译林社”)、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营业收入均超过5亿元,都在同类出版社中具有一定优势。 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维度来看,大部分出版社都实现了正增长。以粤教社营业收入增幅最高,达105.87%。南方传媒年报显示,2021年将各出版社粤版教材教辅资源进行整合统一,统筹开发与生产,解决了同质化竞争和资源内耗问题,教育出版产业链话语权、影响力显著增强。现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国标教材19科,使用范围覆盖全国。粤教社总体规模进入全国地方教育出版社前5。 从地区上看,凤凰传媒、中原传媒旗下多家出版社在营收上实现了正增长。如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和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3.95%和33.47%。而河南文艺出版社、中原农民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均超过20%。 值得一提的是,上一年度营业收入出现不同程度下滑的少儿社,2021年的情况有所好转,如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营收下降31.62%,2021年增长7.78%。虽然在疫情的影响下,线下阅读活动停摆,但不少少儿社积极创新营销方式,开展品牌自播,取得了一定成效。 另有3家出版社2021年的营业收入呈现负增长:青岛出版社(简称“青岛社”),为-1.88%;苏教社,为-7.7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为-8.54%。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