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首先,新书和常销书结合。此前,人文社策划部在图书宣传上只重视新书,忽略了常销书。这让宋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因为经典图书的销售码洋是人文社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在宋强回归策划部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当时被忽略已久的经典图书“哈利·波特”策划了一场线下活动,目的是将哈迷重新聚集起来,再次扩大“哈利·波特”的影响力。当年,他还在曹雪芹诞辰400周年之际,策划组织读者与红学专家一起免费游览大观园,邀请红学专家举行讲座,很好地宣传了人文版《红楼梦》。这一举措不仅再次唤醒了经典图书的活力,同时也是对出版社品牌影响力的一次提升。 第二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传统媒体影响力日渐衰落,而新媒体方兴未艾。宋强认为,人文社应该搭上新媒体这趟“顺风车”。因此,人文社非常重视微信公众号、豆瓣、微博以及各种微信群的建设,并逐渐加大投入。截至目前,人文社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超过54万,并连续四届荣获“大众喜爱的50个阅读类微信公众号”称号,在全国出版社中影响力位居前列。此外,人文社还首创了许多新媒体推广“新花样”,如在微信群里召开新书发布会、直播推书等。宋强说:“随着技术的发展,平台的更迭也越来越迅速。图书宣传不能只局限于火爆平台。只要是能吸引人群的地方,就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三是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结合。一方面,举办线下活动重视二次传播,将活动中嘉宾发言或对谈的实录通过新媒体转化,扩大影响。另一方面,组织线上交流活动,例如组织作家在微信群里与读者交流,或者“多群直播”,这些方式十分受读者的欢迎。 第四是图书宣传和品牌宣传结合。以往的图书营销活动往往只局限于单本书,但宋强认为,单纯宣传图书是不够的,还要彰显品牌影响力。因此,在之后的营销活动中,人文社采取系列化的方式,把品牌宣传贯穿于每一场活动。如,连续两年与首都图书馆合作组织“阅读文学经典”系列讲座,同时配合展出人文社的经典版本和插图展览,将推广文学经典与提升人文社的品牌影响力密切结合。今年的活动主题以外国文学名著为主,借助人文社今年推出外国文学新网格本的契机,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有效地拉动了图书销售,对人文社的品牌宣传大有裨益。 工作与生活其实密不可分 在人文社的13年中,宋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图书营销打交道。他对自己经手的图书项目如数家珍。其中,回归策划部之后营销的《匿名》一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是纯文学作品,不同于畅销书,线下发布会极难促成,作者也不愿意主动宣传。但宋强一再坚持,并与责编杨柳、作者王安忆屡次商讨发布会方案,终于将活动落成。这是王安忆第一次举办新书发布会,也是人文社第一次在外地为传统文学作家举办新书发布会。此后的媒体专访以及图书销量都收获了良好的结果。铺天盖地的图书报道、高达8万册的销量,这些成绩都在回馈宋强的努力与坚持。 在人文社供职十几年,宋强不仅在工作中收获了许多,同时也见证了出版业的发展。“我认为出版业在回归理性。”宋强说。经历过浮躁、狂热的阶段后,出版业已经越来越理性。从前的读者喜欢浅薄的心灵鸡汤文字,现在他们已经开始走向深刻,出版业也在随着读者需求的变化而改变。 
去年4月,宋强的职务变更为社长助理,负责管理办公室、策划部、文创部以及总务部四个部门的工作。文创部从成立到现在不到半年时间,营收已超过100万元,其每周上新的文创产品和“海明威120周年纪念礼盒”众筹活动吸引了众多媒体和读者的关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