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辛格的故事超出常理范畴 也带有人间的温情 辛格“看重犹太人的个性”,他所写的故事有些是可以用常理来理解的,也有大量的故事超出常理范畴,无法用理性来解释。陆老师以《已故提琴手》为例,讲到几个人物借助故事中的一位女性发声,让人联想到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多声部。可以说,辛格笔下的人物因为生活在一个的特定信仰体系下,而被“支配或者影响对现实世界的观察”。 陆建德表示,辛格的很多故事写得还很带有人间的温情。辛格的著名短篇之一《市场街的斯宾诺莎》讲一位虔敬的犹太学者最后娶了一位目不识丁的犹太女士,这是一种从“神圣性、超越性,突然回到彻底的世俗性”的转变,读来特别温馨。此外,他还提到辛格小说中的新鲜元素,比如女扮男装的《叶希瓦的男学生妍特尔》,比如设有专人屠宰牲畜的《净屠师》,并呼吁国家设立这样专门的部门,这既有利于卫生和质量管控,也能让公众免于血淋淋的场景,如此方能发育出“自然生发的怜悯之情”。 活动中,《辛格自选集》主要译者韩颖也惊喜现身。韩颖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犹太文学的研究者。《辛格自选集》47个短篇中,她翻译了36篇,对书中不少犹太教专有名词的准确翻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韩颖先与读者分享了与辛格小说结缘的过程。起初,她翻译了人文社版《傻瓜吉姆佩尔》短篇集中的11篇,由此便喜欢上了辛格。2016年,她应邀到牛津大学犹太中心访学四个半月。她在此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翻译辛格的短篇。如今这版翻译中,韩颖坦言除了有机会翻译更多的辛格作品给读者之外,也终于有机会将2006年版本中的一些错漏之处纠正过来。此外,她还就中文译本参考的英文蓝本为何是权威蓝本,以及自己在译文中为何不加注的情况作了说明。 陆建德表示:“辛格是个像契诃夫那样会讲故事的大师,难以归类。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辛格自选集》的全译本,称得上是外国文学界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一件大事。”据悉,此次《辛格自选集》,既有韩颖、杨向荣两位中生代译者,也在校正同一一些专业名词的情况上,保留了戴侃、方平、冯亦代、李文俊、屠珍、文美惠六位翻译界前辈的译文。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