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 2017及五年来中文纸质图书馆配市场分析报告
在日前于河南开封举办的第14届(春季)全国地方版图书博览会“馆藏与出版”论坛上,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与三新文化联合发布《2017中文纸质图书馆配市场分析报告》,并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党委书记任江哲担任报告主讲人。 自2011年初本报和武汉卷藏联手合作发布商报·卷藏数据报告以来,至今已经8年。商报·卷藏数据凭借其权威性、客观性和指导性,逐渐获得了业界的认可和信任。“商报·卷藏中文图书馆藏分析系统”采集的图书馆数据覆盖规模也从最初的800多家到现在的1200家图书馆,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品种接近200万种。 今年年初北京图书订货会的高层论坛上,本报发布了《5年来中国馆配市场发展与趋势》,受报告发布时间所限,统计时间为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此次是首次对2017年全年数据进行完整统计和发布,同时参考历年来的市场数据,进行5年来完整的趋势比较,供业界参考。 市场体量 规模持续扩大 增速持续走高 2013年至今近5年来,馆配市场规模逐年扩大,馆配码洋从2013年的13.5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8亿元,平均每年以7.46%的速度增长。由于2017年开展了“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公共馆贡献力度强劲,使得2017年成为馆配“大年”,其馆配增速达到10.81%。 馆配结构 少儿板块行情向好 出版潜力无限但竞争激烈 2017年馆配结构变化:文学类居榜首且涨幅最大 2017年全年各类别图书码洋排名中,文学(I类)图书高居榜首,其以23.56%的码洋份额位列各类别之首,且码洋份额同比上升2.20个百分点,在22大类中上升最快;工业技术(T类)图书以13.77%的码洋份额排名第二,但受单品种馆配册数较少影响,该类图书码洋份额同比下降1.45个百分点,在22大类中降幅最大。经济(F类),历史地理(k类)码洋份额分别占第三、第四。 另外,工业技术(T类)低于文学(I类)图书近10%码洋份额,原因是2017年开展了“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很多公共馆集中采购,而大众文学类图书又是公共馆的主要采购对象,使得文学类图书的市场份额大幅度增加;工业技术(T类)图书本身单册价格偏高,在经费一定的情况下,图书馆在采购该类图书时会采取“保品种减复本”的采购方式,同时基于该类图书的专业性质,其需求量本就不及文学(I类)图书,所以工业技术(T类)与文学(I类)图书的份额差距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见图1)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