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电商流量之争:引流产品 冲在最前线
图书电商是如何慧眼如炬选定引流产品?又是如何将引流产品的效用最大化?遍观今年“双11”期间的引流图书,各家可谓是大同小异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王少波 就在20天前,“双11”落下帷幕,本报以一篇《看的是销量 抢的是流量》回顾当天图书销售的盛况(链接:2015年11月13日头版)。实际上,这既不是流量之争的起点,更不是终点。要抢流量,就要有手段。引流产品这个概念随之而来。实际上,“双11”前后,在惊叹图书销售再攀高峰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在质疑网络的低价。除去恶意竞争之外,大部分真正低价的图书,往往是被商家作为引流产品,起到了“田忌赛马”的作用,即凭借放弃畅销品种的利润,将顾客吸引到“店”(网页),依靠网页上其他图书的销售获取利润。当商家A用自己的下等马(没有利润的畅销书)来迎战商家B的上等马(凭此赚取大部分利润的畅销书)时,虽然在利润上暂时落败,但吸引了流量,从而在其余竞争中占得先机。对于引流产品损失的利润,天猫图书负责人张炜认为可以将其算在推广成本里。“作为网店,每个新客的购买是有成本的。通过调研发现,图书行业每一个新用户在网站形成第一笔成交的成本是5元,而电器类则高达20~30元。将这部分算作成本的话,其实折扣也就没有看起来那么低了。” 然而,随着网络渠道的竞争不断加剧,流量之争愈演愈烈,引流产品的作用也不再单一。那么,各家电商是如何慧眼如炬选定引流产品?又是如何将引流产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呢? 引流图书要“和而不同” 在今年“双11”期间,出现在各大电商的引流图书,或是受到读者普遍追捧的超级畅销书,或是电商根据平台自身特点量身打造的适合特定人群的品种。如此“和而不同”,才能点面结合,最大范围覆盖读者群体。 遍观今年“双11”期间的引流图书,各家可谓是大同小异。《三体》(重庆出版社)、《秘密花园》(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几乎成为每家必选,在文轩网相关负责人看来,这些书“用户关注度高,有强大的粉丝群体,市场空间大”,所以适合作为引流品。此外,“神奇校车”系列(贵州人民出版社)、《追风筝的人》(上海人民出版社)、《小王子》(纯美珍藏绘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湖南文艺出版社)均成为电商推崇的引流品种。 引流品上榜才是硬道理。如果引流品的销量不足以上榜,也就失去了引流的作用。在被问到“双11”期间有哪些好的引流产品时,当当网相关负责人直接给出了销售超过5万册的图书名单;而京东图书音像事业部总经理杨海峰则列出了单品销量前五图书《摆渡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故宫日历》(2016年)(故宫出版社)、《岛上书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戒了吧!拖延症:写给年轻人的拖延心理学》(天津人民出版社)、《信谊绘本世界精选图画书:猜猜我有多爱你》(最新版)(明天出版社)。“此外,其他引流产品如《世界地图:跟爸爸一起去旅行》(百科知识版)(成都地图出版社)等京东版商品销售势头强劲,销量较10月日均值增长超6倍”。 那么,这些引流品是如何被选出来的呢?据杨海峰介绍,京东图书选择的引流产品,都是经过内部数据的分析和讨论,并根据供应商的支持、产品特点、同期市场推广等多种因素和标准下,反复评估后得出的结果。“引流品一般具备这些特点:符合京东用户过往购书习惯,大促期间有一定的价格优惠,内容优质,印制精美,作者本人高度配合网络营销,同期有一些媒体营销宣传。” 当当网和博库网同样是通过大数据的运算选择引流品。博库网运营总监游克华说:“其实今年9月我们已经开始筹备‘双11’,博库网拥有自己的数据系统,这次主要从读者的搜索习惯、购买路径以及市场需求等数据出发选择引流品。”而当当网则是选择读者点击、购买、转化率较高的,或是放入购物车、放入收藏夹较多的品种,作为引流产品。 引流品种日趋外延 引流产品一般占全部品种的比例有多少呢?各家看法不同。天猫图书负责人张炜认为,引流产品的成交金额大约占全部品种的10%。而博库网运营总监游克华则透露,博库网在今年“双11”期间的引流品约为200个品种,这些品种所产生的码洋占总码洋的18%。 引流品的种类不断丰富。就博库网而言,今年其已经将引流品的范围扩大涵盖到经典名著、畅销小说、成功励志等多个类别,以符合市场与读者的需求。游克华补充说:“如果一定要说共性的话,那就是这些品种的受众读者都比较年轻化,这也符合现在的市场状况。” 引流品的外延不断扩展。张炜将引流品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畅销类引流品。“天猫根据市场数据,选择最畅销的图书,列出书单,以价格为维度,在保证库存的情况下,面向天猫商家招标,谁的价格低就推广谁,这样保证了天猫的价格优势。” 二是“硬通货”类引流品。即一些常销但平时不常打折的经典,如《金庸全集》(广州出版社)。“这些书平时的折扣不大,但是为了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天猫在‘双11’期间特别与部分大商家协商,要他们准备一些低折扣的《金庸全集》作为引流。” 三是动态型引流品。即通过后台观察到很多消费者将同一种图书加入购物车后,如果这个品种没有参加优惠活动,那么很可能顾客就不会购买,于是电商需要单独和商家进行沟通,把图书加入活动中,以此引发更多的购买,从而达到引流的效果。 四是潜力型引流品。这是一种有利润可赚的引流品。据张炜介绍,今年以来,天猫和商家开始发力挖掘有销售潜力的图书,尤其是原版引进的童书,通过重新包装、大力推广,一些”老书“焕发出新的活力。“这招对于一些中小型社更为适用,他们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图书,比如我们今年就与中国铁道出版社合作推广了2套贴纸类图书,成为了卖得好、有利润的引流品。”这类书怎么会成为引流品呢?张炜解释说:“这些图书被挖掘出来之后,通过商家的推广,可以形成销售的沉淀。当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这个商家可以在搜索时占到关键的位置。获得这样的位置之后,后续的流量是源源不断的。由此引来的人群,是十分精准的,从而形成关联性购买,也就放大了引流的作用。” 放大引流品效果的N种方法 虽然引流品的种类和外延都在不断丰富,但对于电商的流量之争来说并无缓解。因此,基于引流品开展的辅助营销,被越来越多的商家采用,以此放大引流品的效果,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流量。 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最大的引流工具是大数据。在采访中,当当网相关负责人坦言:“相比商品引流,我们更注重大数据、社交、免费经济的引流作用。”一方面,当当基于大数据运算,绘制用户肖像,为用户推荐其感兴趣的商品。另一方面,基于大数据,当当了解用户的兴趣聚合,通过“相关购买”等功能把同类商品推荐给用户,商品转化率提升明显。据统计,在过去3年,当当6000万用户购买近10亿册书,相关购买推荐已经占到销售的16%。大数据让畅销书销量更高,《秘密花园》在当当创下一个月卖100万册的销售神话;大数据也为专业书、冷门书找到读者,《邓英淘著作集》(上海人民出版社)这类专业书2个月找到2000名读者,挖掘了图书长尾市场。 天猫同样基于大数据,于今年“双11”期间推出了“个性化推荐”服务。在天猫的主会场,以往按照行业份额分配展示位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是根据顾客的购买需求和浏览历史,进行个性化页面的定制。即一个买书很多的顾客,他所看见的主会场页面中,图书部分会比较靠前;而且这位顾客看哪类图书较多,引流的图片就是哪类图书的封面。 立体化引流效果更好。杨海峰认为,引流是立体化的,包括站内、站外、公关品牌立体化引流。在站内利用京东主站资源,比如京首焦点、主会场活动入口还有和兄弟品类互换的153个资源位进行引流;在站外利用SEM(搜索引擎营销)、CPS(一种广告形式,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来换算广告刊登金额)、短信、腾讯广点通、京准通等多种外推资源。文轩网同样通过微信、微博、论坛、短信、邮件、网盟等方式对产品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立体宣传推广,提炼商品精髓,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 社会化是提升销售的重要工具。依靠图书社区的评论和分享,也可诞生超级畅销书。如《杜拉拉升职记》(南海出版公司)在当当销售200万册,是因为有几十万的购买评论被分享到百度贴吧。同时,当当也依靠作家、明星的粉丝效应带动销售,提升品牌。 数字阅读是引流的新法宝。数字阅读让免费经济成为可能,通过把一部作品的精华部分通过免费试读、免费赠阅的方式,让用户先体验后消费,转化率也非常可观。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