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编辑的选题工作能力亟须提升
摘 要:选题是编辑工作的重要基础,对提升图书质量和销售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升编辑的选题工作能力,要在重视选题重要性、选题的要素等方面多下工夫。
关键词:编辑工作 选题 文化价值
中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图书出版工作由国家计划大包大揽的时代已经过去。随着中国加入WT0,中国图书出版80%的经济效益依靠教材、教辅的局面将受到极大的冲击,地方保护的作用也必将受到较大的打压。因此,无论是着眼于当前,还是展望未来,都要求图书出版工作必须放弃以作者为主要甚至是唯一中心的出版模式,而应该变为以读者为中心或主要中心的出版模式。这样,图书编辑出版工作才能在坚守社会主义方向的大前提下抓市场、抓读者。这“两抓”集中到一点,就具体表现为抓畅销书。一个选题的确定对于图书业而言,就意味着一个项目的确定。一笔资金的投入,从源头上关系着图书经过生产环节进入市场的成败与否,关系着出版社“双效”的累积。显而易见,选题工作突出了编辑工作的中心地位。在编与著的关系中,编辑制订出版“订单”,作者完成订单,再好的作者没有编辑的发现、赏识乃至于培养,其能力的发挥都只有可能性而没有现实性。
目前,我国年出书种类不少,但整体质量则不高,低水平重复十分严重,市场疲软,供给过剩。这实际是有效供给不足。而这种有效供给不足与选题把关不好密切相关。如果不研究市场,不研究读者的真实需求,图书出版的虚假繁荣就不能被彻底遏制。
一、选题工作的重要性
从图书编辑学看选题有两层含义:一是编辑实体针对本社图书文稿未来编辑出版所提出的图书出版规划设想;二是出版社在已经批准的选题报告等基础上,对未来文稿编辑出版工作的有关规划设想。选题策划是指出版社编辑人员及其他图书出版从业者,以强烈的创新意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热情的工作精神,积极主动地筹划、组织图书稿件的一种行为。图书选题是整个图书出版的源头环节,对之后的几大环节起着指导调控的作用。选题之于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体现图书出版的宗旨与方向
选题工作对图书编辑工作的整个过程从源头处予以指导调控,体现了编辑对未来出版工作的导向性规划与总体设计。而出版社由于不同的出版分工,都有自己的出版任务、用稿标准与图书出版的品种结构。制订选题就如同对等待开发的产品进行设计、规划。因此,只有规划好选题,统一安排出版物的门类、比例、重点,才能保证图书出版的正确方向,优化出版社的图书出版结构,提高出版效益,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反之,如果选题价值不高、缺乏特色或内容雷同,拖至审稿时再考虑文稿质量或图书结构,则往往会事倍功半,无功而返,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体现效益,符合现代出版方向
现代出版以需定产,制作文化产品分三步进行:一是找准文化消费者;二是制作出适合这些消费者消费又对社会无害的文化产品;三是将这样的文化产品卖给消费者。因此,制订选题就是下图书生产订单。现代图书出版是市场领先,生产随后,而选题则标志着图书出版者对图书出版市场的选择。
选题与图书的市场营销息息相关。出版业的“市场营销是一个从产品策划到市场运行的全过程,按照图书出版的流程,就是编、印、发,营销应该贯穿编、印、发全过程”。市场营销有4P,即产品、价格、渠道与促销,但是,图书“营销的重点在编辑阶段,一本书编辑阶段的营销策划做好了,后面两个阶段就容易多了”。因此,图书的编辑工作不仅涉及市场营销,而且其市场营销主要体现在选题、组稿两个环节,尤其是选题环节之中。西方发达国家的出版社一般是要赢利的,故对选题工作十分重视。将选题视为出版经营活动的首要环节与命脉,认为一个好的选题可以发挥两个作用:一是掌握出版与编辑活动的方向,提高书籍出版水平,在读者中树立出版社的良好形象;二是确立书籍销售天地,提高书籍的出版效益。为此,他们将图书编辑分类。一种是高级编辑(commission,又译为组稿编辑),一种是案头编辑(desk editor)。高级编辑研究出版的选题与组稿,而案头编辑主要负责对文稿进行文字加工。我国图书业需要加强编辑分层,大力发展善于进行市场策划营销的高级编辑。
二、选题工作的要素问题
选题报告又叫选题申请、选题计划报告(常表现为选题申请表、选题登记表),由编辑实体(多为编辑个人)提出。它是制订选题计划的基础,即选题报告在先,选题计划在后。选题报告可能通过,也可能通不过,只有通过的选题报告才能纳入选题计划当中。
选题计划则是出版社的编辑出版规划,并不针对某一篇文稿来设立。如果是全社选题计划,则由总编室处理,编辑个人需要面对的则是选题报告。
1.题目
题目即选题的名称。用来大致确定选题文稿的主题、类型、学科、特点等。选题的题目要准确、简洁,一般情况下,题目不要超过三个词组。选题的题目要与内容相协调。学术理论性专著的选题题目要准确、严谨、庄重、大方,通俗性图书尤其畅销书选题的题目要响亮、醒目、易于识别。
2.作者
选择作者时,编辑要考虑该作者的专长是什么,有什么有影响的著作作品,有无名望,如有名望,名望到什么程度,对读者的号召力怎样,是否形成了作者品牌,以往销售记录,撰写本文稿有何优势等。
3.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指的是文稿出版在文化建设、文化传播与文化承传上的分量。曾任国际出版商联合会主席的英国出版商斯坦利·昂温指出:“如果出版社的图书目录里,尽是些二流的书,即使是得到很高的利润,也是令人失望的。”我国的图书出版必须在选题阶段考虑出版的文化价值。选题的文化价值不一定在选题申请表中直接单栏列出,可见于“社会效益”等有关栏目。选题,尤其是学术性专著选题的文化价值,可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由有关学者协同出版社共同把关。
4.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包括文稿的基本观点、知识门类、题材范围、内容层次、写作特点、写作角度、文稿是否合乎本社的出版分工等。编辑尤其要关注文稿的内容有无稳定性,有多长的生命力。
5.读者对象
读者对象即目标读者。选题要明确文稿的读者群,要介绍读者群的类型、阅读需要、接受能力、购阅能力、读者群的数量等。读者群是呈金字塔形的。不同层面读者的阅读需求、接受能力、购阅能力、购阅数量是不一样的。编辑只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够准确地确立目标读者。
6.写作要求
写作要求包括内容与形式两大方面。
一是文稿内容。选题要规定文稿的内容特点。文稿内容特点是思想性、学术性、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通俗性、可读性等差异。
二是表现形式。这里既有文稿本身的写作形式,又往往包括文稿的出版形式。前者为文稿的体裁、结构、语言、体例、风格、字数等,后者为图书出版的装帧方式、印制档次等。
7.同类书情况
选题要明确本选题是否属于国内出版界首次选题,如已经出版有同类书,那么,选题就要介绍本选题的与众不同之处,介绍本选题的特点与出版价值。
目前,我国图书出版种类已相当多,但重复出版也多,相互差异不大,结果出版资源浪费突出,严重影响出版工作的“双效”。市场营销学认为,在买方市场与市场总需求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产品差异是核心竞争因素。同类书太多,必然造成选题没有个性。重复出版是不成功的。
8.经济效益
我们的出版物出版讲求双效,要充分重视选题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包括如下部分:
(1)基本情况。字数,开本,印张,印数,定价。
(2)成本。排版费,印刷费,编审校费,稿酬,管理费其他开支。
(3)发行、销售(含发行渠道与印数)。发行与销售息息相关。没有发行就没有销售,但发行之后也可能未全部售出,故销售量比发行量更有经济意义。发行、销售的内容包括:作者是否包销;出版社自身销售与其他销售;初版印数规划与再版再印规划(再版书的制作成本一般较初版书降低50%);版权交易;载体转换。
销售量对于图书选题的经济效益非常重要。发行量、销售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图书赢利越多。所以,图书编辑要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选题在未来的可能销售量。
9.社会效益
这里的社会效益除了前述的文化价值之外,重点是指文稿出版后可能获得的肯定性的社会评价。2005年3月,全国性的出版奖项改为四种,即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全国优秀出版人物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韬奋出版新人奖。另外还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三、结语
新时代的编辑,在选题策划时要研究市场,密切关注读者,选择有潜力的选题,并缜密地、切实地规划好畅销书的出版。编辑的选题工作要重视普及,注意提高。普及性出版物对于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是重要的。一方面普及性读物有利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另一方面普及性读物的读者范围广,有利于增强出版单位的经济效益。提高性出版物要在出版社的选题计划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因为,提高性读物对于推动科学文化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重大作用,对于推动民族文化的创新、民族文化的积累不可或缺。因此,编辑必须善于学习,加强对图书出版选题的学术前沿性、创新性的了解,不断提升自我的选题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国清.编辑学导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李琪.现代图书编辑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廉钢生.试论编辑工作的选题优化[J].编辑之友,2009(10):102-103.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