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韩寒很有信心地认为,败诉的可能性不大。韩寒认为,(方舟子对他)名誉和利益上的损害是一定存在的,只不过是这个损害怎么评估而已。方舟子在很多场合认为,此次质疑韩寒属于学术批评和文学批评范畴,所以不构成所谓诽谤。
但韩寒认为,方舟子对他的批评已经完全超出了学术批评的范畴,“他判定我的东西是别人代写的,这对一个作家来说是最严重的指控。他是指我的人格人品有问题,一辈子的文章都是别人代写的。” 韩寒认为,学术分析文学作品的先河绝对不能开。他说:“我有手稿,有证人,有笔记本,有家信。一般作家这四样东西一个都掏不出来,因为现在的作家是在电脑前写作的。如果支持方舟子这个行为,那全中国所有的文字工作者哪天被方舟子看得不爽了,哪天就倒霉了。”
韩寒对中国日报记者说,“方舟子其实并不是质疑,完全是想让你这个作家在人格上破产。好在我还有东西来证明自己,要是换成其他人呢?因为大众还是相信方舟子有一定的打假历史,他还是有一定的公信力的。”
昨天,东方卫视就此事件分别采访了韩寒和方舟子,尽管没有在东方卫视的演播厅里出现对峙,但双方还是对一些疑点表达了各自观点。韩寒指责方舟子的质疑是“一场构陷”,而方舟子回应,“说我构陷,哪里构陷呢?我并没有捏造,如果我捏造所有的材料,那才是构陷。”
方舟子在接受采访中认为,通过观看韩寒的采访视频,他更加坚定认为,“他的那些作品不是他写的。他对文学是一问三不知的。”“有手稿也不能说明问题。这些手稿也是非常干净的。根据韩寒的叙述,他写三重门,写一页就给同学看,有这样写长篇小说的吗?”
韩寒的回应是,“我的高中同学见证着我怎么样写文章,包括我的寝室同学他们是亲眼看见的。很多时候写完,我还朗诵给他们听。所以他们自发地支持我。但是无奈,这些在对方的眼里都不叫证据。都是串通好的。”
方舟子称不惧粉丝少
昨天,方舟子还接受了第一财经《首席评论》栏目的专访。节目中公布了一项网络调查结果:66.66%的人支持韩寒,33.34%的人支持方舟子。
对于这样悬殊的结果,方舟子表示,“对于这一事件的结果我并没有什么预期,我不是要争取大多数人支持我,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刚才有人告诉我,支持的人可能还没有33.34%那么多,只有10%。这不奇怪,因为韩寒网上有很多粉丝,而且是很有组织的粉丝团,他们可以一起去投票。”
在节目最后,方舟子再次强调自己对于此事的观点:“即使大部分人不支持我也没关系,我只是把我分析的结果和观点亮出来。你认真去看,表示认同我的观点,如果不愿去看,也不要开口就骂。”
事件回放
1月15日 IT博客作者麦田以一篇《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的博文,质疑韩寒奇迹背后是他父亲和营销团队的功劳,引起微博轩然大波。
1月16日 韩寒发表博文,首次回应质疑。他称,“任何人证明自己为我代笔写文章,或者曾经为我代笔,哪怕只代笔过一行字,任何媒体曾经收到过属于‘韩寒团队’或者来自本人的新闻稿要求刊登宣传,任何互联网公司收到过‘韩寒团队’或者本人要求宣传炒作的证据,均奖励人民币2000万元。”当晚,范冰冰微博表示愿意追加2000万元以支持韩寒悬赏活动。
1月18日 方舟子加入质疑阵营,并发布质疑韩寒作品由他人代笔的分析文章。此日起,方舟子在微博上连续发表《造谣者韩寒》、《天才韩寒的文史水平》等多篇文章,指出韩寒作品有他人代笔嫌疑。同日,麦田向韩寒等人道歉。
1月19日 韩寒表示接受麦田道歉,并指出方舟子“五宗罪”。
1月25日 韩寒发布博客展示其手稿图,宣布出版《三重门》手稿。
1月29日 韩寒通过其出版人路金波正式对外宣布,他将在上海起诉方舟子侵犯其名誉,并索赔10万元人民币。与此同时,韩寒整理了1997年至2000年间的手稿、通信、素材本等资料,合计约1000页。
1月30日 一直充当韩寒媒体联络人角色的路金波宣布:鉴于前段时间自己的失态,将暂时退居幕后、戒网7天,媒体联络人替换为韩夫人,网络渠道联络人则是韩寒父亲。同日韩寒接受新华社和中国日报专访,方舟子也在第一财经节目谈韩寒事件。
1月31日 方舟子接受新华社专访。同日,韩寒和方舟子同时接受东方卫视专访。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