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商逢节必打折,图书先当“炮灰”,“阵痛”远不止实体书店和出版社。
■本报记者 周 猛
2011年11月11日,“世纪光棍节”。各大电商平台也不忘抓住商机。“逢节必打折”成为各大商家扩大市场份额的主力手段。当当网、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知名电商平台纷纷打出降价大旗,图书低价折扣成了强力促销、聚拢人气、占据市场份额的手段,在各大平台公布自己骄人业绩的背后,图书产业遭受的逼迫和威胁,越来越成为业内、业外关注焦点。不仅书业同仁关注,大众化的报纸、电视台也予以报道和制作专题。与此同时,实体书店无力抗衡网店冲击而接连倒闭,出版业利润受价格战竞争影响严重。图书是否沦为电商“超限战”竞争的牺牲品,书业是否成为网店竞争的“献祭羔羊”,由此对整个出版产业和文化环境带来何种影响,亟须业界人士和权威部门联手破解这一谜题。
实体网络 打折两重天
11月份,苏宁易购上线图书频道,“72小时0元购书”引发网络售书平台的震动,“光棍节”苏宁易购又打出“单与不单,都来狂欢,送车送钻送苹果”的活动旗号。当当网、京东商城等网购平台,纷纷出台应对措施,价格战硝烟更烈。当当网借12周年店庆,推出“图书音像买100返200”活动,并于光棍节启动全场图书音像折上折、百万种图书均价49折促销。京东商城展开图书音像全场“6大专场轮番轰炸”、“11 点限时抢购”、“1折起抢购”和“满100送100”活动。
据京东商城微博显示,京东图书限时疯抢活动,数小时内便接收到数十万订单,超过300万本书被抢。苏宁易购总经理李斌也在微博上透露,“0元售书”活动期间苏宁易购每天销售环比增长超过35%,11月2日当天日销售已超过15万册。记者随后试图联系京东商城、当当网等主流网商采访促销活动,但其负责人都以“图书重点不在价格营销”为由婉拒采访。
在热闹销售的背后,诚信、物流、售后服务等问题也集中爆发。记者了解到,每逢大小节日网店促销之时,也是平台受投诉最多之时。访问量增加导致系统瘫痪、无法下订单;货物供给不足、断货;配送迟缓等问题频现。记者在促销期间也在苏宁易购上体验了购书服务,但多次接到配送延迟的短信,最终又以“无法供货”为由建议记者退货。
面对网络书店的火热促销,实体书店一方显得没有多大动静。三联书店副总经理翟德芳告诉《出版商务周报》记者,三联书店虽然也会举行降价促销活动,如在每年春夏秋三季各举行3周的减价促销,但力度远低于网上书店,通常在9折左右。实体书店面临房租、员工工资、水电费等经营成本的问题,且进货价一般在63折到65折左右,综合考虑不可能提供大额折扣。
宣传造势 沦为营销噱头
“光棍节”已过,圣诞和元旦又将来临,到时难免一番恶战。众网商纷纷选择图书作为营销噱头,低价售书的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
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向《出版商务周报》记者表示,相比数码家电类产品,图书虽然利润不高,但其流通量巨大,因此即便压低单价价格,通过巨额的购买量,也可以实现一定的利润。作为综合类电子商务平台,图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板块,因此近年来像京东商城、苏宁易购这样的“门外汉”也挤入图书市场,由于其主营业务不在图书板块,因此大幅度促销并不会对其业绩产生影响,相反却起到了市场宣传作用。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认为,目前发展的电商平台,与其说是网上书店,倒不如说是网上商店,图书销售仅是该商店中的一环,而图书更多的是扮演了营销“噱头”的角色。电商通过增设图书频道、通过图书价格战,利用图书市场热点做足了平台宣传广告,图书为电商平台聚拢了大量人气,即使是促销价远低于进货价,网络商城损失的数额也远远低于支付广告的费用。所以,图书成为网络商城招揽顾客的诱饵就很容易理解了。
质量下滑 买单依然是读者
表面来看,低价格的促销行为最大的受益者是消费者,通过这些低折扣享受到了实惠。而电商平台则利用促销实现了品牌的广而告之并攻占了市场份额。实体书店成了最大受害者,书店成为纸书展厅、沦为网站的橱窗,销售惨淡,甚至受价格战影响而销声匿迹。
翟德芳表示,经常有读者来书店选书、抄书名后离开,再到网店进行购买,这种情况已经很平常,书店也不可能出面制止。对于书店而言,不能限制读者的消费行为,于是实体书店成为网商的“产品橱窗”就在所难免。网店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需要靠政府出台法规监管,恶性价格战只会极度加剧市场竞争。
事实上,网络书店大打价格战给出版业带来的“阵痛”远不止实体书店。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出版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斌认为,电商大打价格战直接扭曲了消费群体的消费价值观,使消费者产生图书价格过高、渠道商打折还能盈利的思想。因此,无折扣书不买、折扣力度不强不买将形成消费者对图书的态度。虽然目前折扣还能刺激消费行为,但长远来看,折扣将会形成抑制图书消费的主要因素。此外,书籍区别于其他商品,它是知识承载体,过低的价格使得书籍丧失自我价值,图书沦为廉价商品,这是文化的悲哀。
张晓斌表示,价格战引发的非正当竞争给出版市场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排除控制成本实现促销的打折行为,价格战使得分销渠道压低出版社图书进价,而出版社只能降低作者稿酬,由此而来,作者因低稿酬而降低图书质量,产生泡沫垃圾,买单的依旧是读者。
李学谦认为,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是必然趋势,及时性、便捷性是其吸引消费群体的主要因素。网上商场由于不受实体店场租压力,经营成本低,另一方面,电商平台没有零售环节,这也是其成本节省的一个原因。目前来看,出版社大打价格战,不惜将图书价格压到进货成本以下,由此难受的不仅是实体书店,电商平台自身也由不良竞争承受压力,整个书业环境因价格战破坏了市场秩序,发展受损。因此,政策上还需出台监管措施,规范市场行为,而从出版社来讲,提高图书定价,使分销渠道因价格战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也是缓解这一行为的办法之一。
人民出版社副社长任超表示,短时间、在一定范围内的让利活动问题不大,但若是无节制地大打价格战,对产业链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消极的,大有饮鸩止渴的味道。目前,电商绕过出版社对图书进行打折,短暂地改变了市场格局,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因此发生改变,一味注重价格而不是产品本身价值,这也为出版业蒙上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