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业内人士说,在教辅行业,以利益为驱使,运用政府政策和公共资源等独特优势,设定门槛和关卡,既当"球员"又做"裁判",试图达到行业垄断、区域垄断、选择性垄断的现象非常突出,已经成为公平竞争、不正当竞争的典型性行业现象。
如何突围
现阶段,一些大的民营教辅发行机构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年销售额超过10亿码洋的民营教辅发行机构达到十余家。这些企业成为发行行业的中坚力量。
他们的愿景是按照秩序、制度、规范经营下去。
但让民营教辅发行机构困惑的是:到底什么样的图书是侵权?什么样的图书不侵权?如何创造行业的公平竞争环境?如何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公平竞争?
今年4月11日,在"教材出版社与教辅出版发行机构合作模式与前景展望"的研讨会上,金星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薛金星说,我们很困惑。现在教材出版社维权,基本上是沟通沟通就解决了。但今年这个事结束了,明年怎么办?后年怎么办?如果民营教辅发行单位都不做教辅了,国有出版社是不是能一夜之间把教辅图书做得很好?
陈东旭说,企业要生存,有两条路:一是与出版社合作;二是如果与出版社谈不下去,只能找另外一条路。但前提是,知道什么产品是不侵权的。
与陈东旭一样,民营教辅发行机构都希望相关部门能有一个关于教辅是否侵权、哪些属于侵权范围的规范性文本,以规范自身,同时也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
事实上,民营教辅发行机构也表示出与教材出版社合作的意愿。但是如前所述,授权门槛过高是合作中的一大障碍。此外,如何合作?如何平衡利益?如何避免侵权、盗版问题?如何避免恶性竞争?这些都是摆在眼前而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