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图书宣传推广这一环节,越来越得到各出版单位的重视,从封面、腰封、书签、单张、海报、展架、易拉宝、背板、条幅、拱门、空飘、彩信、贴图等二维或三维视觉产品做足视觉秀,而图书海报则是制造让读者一见钟情的重要途径。
四大系统承载信息传递
海报作为一个信息载体,最本质的目的就在于传达信息,将图书这一文化商品的文化、市场及其他标的信息,以直笔或曲笔渗透到信息接收方即读者及图书消费行为的中端和终端即渠道商和销售卖场。从操作层面来讲,这个载体可以切分为以下四大系统:
信息系统。海报和其他标的物的本质特征相同,就是一个信息系统。海报身处图书营销行为的一个入口,“吆喝”是其基本招法。吆喝什么,怎么吆喝,或者说如何构建海报的信息系统,是海报企划制作的出发点。海报的信息系统包括图书基础信息(书名、作者、版别、版次、套系、书号、定价、征订价、批发价、零售价)、图书衍生信息(作者、图书内容、背景的延伸解读、名家、报章、读者推介及评价、获奖、在历史上或当前同题材同类别图书中的地位、排行榜、点击率)、封面(或样书,个别事后可以对特别装帧方式、内文进行适度呈现)、“报眼”(海报上最具信息含量的看点、爆点、卖点、新闻点)几方面。而作为海报背景的视觉体系则可以视作信息系统的衍生品。
视觉系统。
心理系统。
在海报的这四个系统中,其实质是信息系统,具体表征是视觉系统,心理系统则是其灵魂。到位地传达报眼及其他视觉、文字信息,坚硬或柔软地打中读者和市场的命门,这其中自有门道。而因实操者和图书的个体差异、市场情境、切入时机等人、事、物等的差别,也会使实操效果产生云泥之别。
四大海报设计案例解读玄机所在
下面,笔者将自已策划的四大海报实战案例进行解读,供同业参考。
案例一 《百年往事》海报:复现的力量
都梁第四部新书在2008年全国书市(郑州)上被同行誉为“唯一亮点”,取得了百万级现款现货的业绩,并在随后进一步夯实业绩。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海报的良好运作分不开。首先看这张常规制作的对开海报,除强调独家授权、独家发售、都梁新作、荣宝斋等信息点外,画面主体是红通通的大灯笼。而这一灯笼是《百年往事》封面上那只夺目的灯笼的复现。由于都梁出版第四部新书是个市场热点,同名电视剧也已拍摄完成,该书也就成为一段时期内的营销重点。为了让该书在市场和读者中间“混个脸儿熟”,我将该书封面的灯笼意象无限放大,各大活动都以这一意向展开,让读者和市场不断接受该意象的重复刺激。比如,梁晓声、张宇、欧阳娟在郑州会上关于现实主义文学的对谈、会场和郑州购书中心的签售活动,蔡志忠、梁晓声、欧阳娟、高克芳、魏子、龙玄策、韩启照、庸人等八大作家随后在北京举行的签售会巨幅展板都以红灯笼为意象。复现的结果使得这一意象深入人心。
同时,我策划的《交易》初版海报、《戒嗔的白粥馆》、《婆婆媳妇那些事》等海报也是典型的复现型海报,封面元素经过合理取用,达到易于识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