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闪电嬗变”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力争2012年上市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闪电嬗变” ■ 商报记者 金 霞 从2010年12月18日集团有限公司挂牌,到2011年3月31日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工商登记,短短三个半月,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演绎了从“横空出世”,到“下水试航”,再到“全速推进”的闪电嬗变。(链接:本报2010年12月21日1版《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横空出世》) 正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4月6日在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会上所说:“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教育部按时向党中央国务院交出了答卷,在推进出版体制机制改革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兼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朋义,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军,监事会主席崔邦焱等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高管,以及成员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出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会。 “双峰模式”成就超常规速度 李朋义表示,尽管中国教育出版集团公司整合了中国最优秀的教育出版资源,综合实力在全国出版业名列前茅,但与国际大型出版传媒公司相比,无论是经营规模、创新能力还是国际竞争力,都有较大的差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集团公司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通过重组和整体上市,提升综合实力,提高竞争能力,树立中国出版在国际出版业的形象和地位” 。 据李朋义介绍,在教育部主导下,中宣部、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工商总局等相关部委对集团公司股改上市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按照“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总要求,开创性地探索了“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同时组建、双峰发展的模式,使股改上市工作以超常规的效率,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一是成立集团公司上市办。由实力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等组成的中介机构开展了尽职调查,以摸清五家成员单位及下属上百家公司的家底。 二是设计重组上市方案。按照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的原则,对集团公司现有业务和资产(含股权)进行重组,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总公司、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总公司的主营业务、优良资产纳入到上市范围内。 三是设立股份公司。集团同有关部委和高校就担任股份公司的共同发起人事宜,进行了艰苦、认真的谈判,李朋义坦言:“受制于目前条块分割等诸多方面的复杂因素,这项工作开展得不够顺利。”最终,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下属全资子公司北京昱畅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四是面向全国公开招聘高管。2月22日,一则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高管招聘公告,不啻在业界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仅仅10天,就有30多位来自全国出版界、教育界、文化界的精英报名。经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笔试、面试,一批佼佼者脱颖而出。据了解,此次新任命的高管中,除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殷忠民、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苏雨恒外,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谷新矿、陈晓光,以及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强、于春迟,监事会主席包恒,全部选拔自集团之外。 加快上市步伐“三步走” 袁贵仁勉励集团全体员工加强学习、增强本领,落实责任、真抓实干,加强协作、精诚团结,加强党建、维护稳定,努力把集团打造成具有引导力的龙头企业、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和有影响力的跨国企业。 据了解,根据股改上市时间表,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将分三步加快上市步伐,力争于2012年上半年登陆A股市场。第一步,今年9月底前,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通过股权合作,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积极开拓地方教育出版市场,拓宽发行渠道,努力实现跨地域整合。李朋义透露说,战略投资者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新闻出版界的大型出版发行集团,目前已有十几家集团表明了合作意向;二是与传媒和数字出版相关的通信类企业,以有利于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未来拓展教育出版信息化领域业务;三是大型文化产业基金。 第二步,整合内部资源。李朋义表示,集团旗下三家出版社业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合,在前期初步整合的基础上,为避免集团公司内部的竞争,将对资金流、信息流、物流进行实质性的深度整合,以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打造核心竞争力。 第三步,确定募投方向。股份公司将把募集资金重点投入教材研发与出版等领域,打造精品教材,发展数字出版等新兴出版业态,形成功能齐全、多媒体、立体式的发展模式;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资本运作手段,积极进行国内、国际扩张,整合、优化教育出版产业链,形成多领域、多形态、多模式的业务布局。认真研究探索集团公司与股份公司“双峰发展”的模式,除把股份公司的主营业务做大做强之外,也要把集团公司的多元经营业务开展起来,实现资产和销售双超百亿,力争在3~5年内使净利润水平达到15~20亿元人民币,跻身世界三大教育出版集团行列,成为全球领先的教育资源和服务提供商,为传播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和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做出积极贡献。[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