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消委会指书商三次民调误导兼失实
来源:香港《星岛日报》
香港教育出版商会与中英文教出版事业协会就“课本、教材及学材分拆定价政策”,曾委托港大民意研究计划先后三次向家长、校长及前线教师进行民意调查。在上月公布教师为对象的民调结果后,两书商组织曾向消委会提供有关报告。消息指,消委会总干事刘燕卿日前向两个教科书商会致函,认为教师教务繁重,未必充分理解分拆定价方案,质疑结果未必反映实况。
据悉,香港消费者委员会质疑调查的部分问题,比如有题目描述分拆定价后,“学校和老师必须向出版社购买教师用书、作业及工作纸答案、试题库、多媒体材料等教材”,又使用“没有出版社提供教材”等措辞,可能令受访者曲解分拆方案,以为校方日后须购买所有教材,而非只是部份教材,或分拆后必然令出版社不再出版教材,认为调查结果不能作准。
对于书商指学生是教科书“用者”的说法,据悉消委会认为教材为校方推行教育的工具,属教学业务的成本之一,故校方是教材的“用者”,应把教学活动涉及的教材开支计入财政预算。消息指,消委会亦质疑书商未有提供分拆后教材及学材的定价方案,令校长及教师缺乏价格数据,计算校方最终须负担的开支,造成教育界忧虑。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