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英著 印刷工业出版社副 社长。毕业于河北大学,北京市崇文区作家协会理事。从事出版十年时间,2006年曾主持营销《虹猫蓝兔七侠传》图书,以1600万册销量刷新了中国童书畅销史。著有学术专著《畅销书攻略》、励志畅销书《蚁族站起来》。
□本报记者 孙梦姝
印刷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是一家以印刷、包装专业图书为特色,辐射设计、动漫、代工材料、图形图像等专业领域的中央级图书出版机构。成立近30年来,印刷工业出版社紧跟读者需求和市场变化,积极参加行业活动,团结了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作者,作者囊括了全国印刷院校和开设有印刷专业院校的教授、专家和全国行业知名人士。读者群涵盖了各大院校印刷、包装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印刷、包装企业的决策人员、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广大的印刷、包装行业从业人员。印刷工业出版社累计出版了数百种深受行业欢迎的专业图书和专业教材,市场占有率均达到80%以上,是印刷、包装图书出版领域名副其实的第一品牌。
印刷工业出版社在出版工作中,坚持特色立社、全面发展。在印刷、包装特色出版领域,印刷工业出版社利用丰富的行业资源,策划出版了一批深受读者欢迎的工具书和专业技术、管理读物以及以“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代表的高水平教材。
在立足特色专业的同时,印刷工业出版社还积极拓展相关科技领域和大众图书出版市场,策划出版了以“现代动漫教程”、“实用塑料技术丛书”、“易学巧用系列”、《社会能量-当代荷兰交流设计》等为代表的动漫、材料、图形图像、设计领域专业图书,在各相关领域形成了一定影响力。此外,印刷工业出版社还与北京卡耐基成功素质学校校长、知名培训专家黄久凌先生合作出版了“卡耐基学校系列培训教材”,与知名少儿英语培训机构清华少儿英语合作出版了“清华少儿英语系列教材”。
在出版工作中,印刷工业出版社严把质量关,建立了严格的图书出版流程和编校质量管理体系,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编辑出版队伍。目前出版社90%以上员工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编辑人员全部实现持证上岗。在长期的出版工作中,印刷工业出版社还逐步建立了遍布全国的图书发行网络,发行网点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主要大中型城市,为各类图书迅速进入市场提供了可靠保障。
特色服务、服务到位
特色服务、服务到位,给消费者提供好的内容和超越他们期望的服务,这可能是未来专业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记者:请您谈谈当前的出版态势。
赵英著:目前的出版态势不容乐观,全国80%出版社都在做少儿图书。由于少儿图书的出版门槛比较低,所以还会有很多人蜂拥而至,但未来两年将会有大量被淘汰,目前,相当多的民营出版商在苦苦支撑,所以少儿领域已是一块红海领域。社科领域也不容乐观,我们刚参加了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的出版体制改制会议,今年大概有100多家出版社转企,转企后必然要进行市场化运作,社科领域也会迅速变为一片红海。
记者:如今的出版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境?
赵英著:今天的出版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互联网、手机报、电子书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图书产品本身供大于求,而且同质化相当严重,消费者的阅读能力相对来讲大大下降。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家想做个鱼香肉丝,但又不知道调料的配比,以前的做法肯定是到书店买本书,现在则利用便捷的网络搜索就可以轻易地查到鱼香肉丝的做法。为了一两页有用的内容而购买一整本书,这种需求已经被日益完善的网络服务所取代了。
记者:作为全国唯一的一家印刷专业图书的出版机构,请谈谈您的经营理念和出版策略。
赵英著:印刷工业出版社在当前的出版态势下,正在走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经过领导班子的讨论,我们有了一个明确的思路——特色服务、服务到位,给消费者提供好的内容和超越他们期望的服务,这可能是未来专业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以印刷为例,读者基础是有的,一个大型的印刷厂会有上千人,但我们发现,这些人根本不爱读书,平均阅读率很低。所以,我们就要想办法把这个市场做深、做透,要通过一系列营销手段来开启消费者的阅读需求,激起他们的阅读欲望,提升他们的阅读频率,然后再以我们的精品书系来满足他们。以上是我们战略的第一层面——开启需求,满足需求。
第二层面,我们要向内求发展。我们印刷工业出版社有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科印传媒等权威技术机构和庞大的数据库支持,应该说我们的书在这个行业里是比较完善和权威的,我们出版的图书是能被读者信任的。越是这样,我们越感到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在里面,不仅是做出版完成经济指标,更要为中国印刷事业多做好书,服务并引领中国印刷技术事业的发展。向内求发展,就要求我们的教材和图书要进行品质的升级,使之承载更多的前沿新技术,使之更为适合读者的阅读需求,经过不断的完善与修订,我们最终要做出一批“传家宝”式的图书,这不但是出版的战略,也是对我国印刷事业的贡献。
第三个层面,不断创新,做优质出版。在当前出版界大改制的前提下,中央号召出版界要开放思想,做好的内容,引领潮流,引领社会的阅读。我们下一步想要高品质、高姿态地进入大众图书板块,而绝不是走一般化的“二八”原则之路。在做好内容的同时,我们将深度服务于渠道商和读者,选题的入口和出口都抓好了,出版社的经营水平自然就上去了。
培养优秀出版人才
我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就是要在一片红海中杀出一片蓝海。
记者:请问印刷工业出版社如何拓宽专业出版社的市场?
赵英著:现在流行阅读分级,出版也应该分级,不是每本书都要打造成畅销书的。印刷工业出版社将大众板块做起来,我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就是要在一片红海中杀出一片蓝海。因为我坚信是有蓝海的,由于出版本身是一个创意文化产业,这本是“无中生有”的事情,原来是没有喜羊羊这个卡通形象的,以前的孩子没有喜羊羊照样还是会健康成长,但是有了喜羊羊后,孩子们多了一份快乐。现在大家都在做少儿书、社科书,这说明这些书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的,关键是看我们能否找到适当的选题,出版随时都有机会,关键看我们有没有一双发现蓝海的眼睛。帮助年轻编辑擦亮眼睛,成为畅销书编辑,这也是我们领导班子的主要任务之一。
记者:出版社如何培养年轻编辑更快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赵英著:人的能力和素养总是有长有短的,有人擅长文字创作,有人擅长市场运作,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每一个人的闪光点,知人善任。印刷工业出版社的编辑必须持证上岗,是因为要先将理论进行普及,再让他们了解市场,由于现在的出版频率很快,市场竞争很激烈,编辑不了解市场是不行的,我们会采取一些独特的方法,让年轻的编辑速成。
突存桎梏 成就品牌
我们将本着“做优质出版”的经营理念,持续打造精品,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记者:请您谈一下专业出版社如何突破桎梏,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赵英著:专业出版社在经营上是有所限制的,目标读者规模不是很大,但现在的印刷企业越来越多,印刷工业是个很大的社会工业,这种需求是相对稳定而长期存在的,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拓展,争取稳中有升。
记者:数字出版是出版的一个趋势,您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业务吗?印刷工业出版社在数字出版方面有什么规划?
赵英著:数字出版是个新课题,对于出版社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作为专业出版社有计划拓展这一块,并进行多维多媒运作。具体表现在将杂志媒体、出版媒体和网络媒体结合起来,不同形式的产品捆绑销售,占领读者的视、听、体验等阅读感官,立体服务于消费者。
记者:您能谈一下出版社在按需印刷上有什么样的规划吗?
赵英著:按需印刷是一个趋势,但要在经济极度发达的情况下按需印刷才可行,由于按需印刷的成本是很高的,所以我们要锁定一批高端读者,进行按需印刷的操作。目前我们更希望做成专业畅销书,让所有的目标读者及从业人员都爱读。
记者:印刷工业出版社的拳头产品有哪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