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文学之美大讨论 谈路遥小说受读者欢迎的几个原因

[ 来源:文学    点击数:3292    时间:2005/7/15    编辑:ZHANGBIAO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谈路遥小说受读者欢迎的几个原因
    
       经常去书店书摊,看到路遥小说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是每一个书店、书摊的必备书。那种把三册《平凡的世界》缩印为一本字很小的10元盗版,尤其受眼睛好的朋友们的喜爱,可以说是盗版里的畅销书了。在《中华读书报》多次组织的“中国读者最喜爱的20世纪100部作品”的调查中,《平凡的世界》,始终名列前茅;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组织出版的“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中收有《平凡的世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众最喜爱的小说联播”问卷调查中,《平凡的世界》超越众多传统评书,超越钱钟书《围城》等文学作品,名列榜首。一位已经去世13年,没有商业炒作过的作家的小说,依旧陪伴着一个个平凡的人的默默的生活。这样一种现象,值得人们思考,为什么路遥的小说这样受读者的欢迎呢?在此,谈谈我认为的路遥小说至今为读者喜爱的几个原因。
         
        一、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路遥对现实主义可以说是情有独钟的。他的小说都以现实主义作为主要创作方法,追求对生活的真实反映。在他的作品中,生活细节的描写是非常真实与准确的。高加林去城里卖馍的屈辱感觉,反映出了他不甘做一个农民的思想;马建强饥肠辘辘,看到有关动植物的名词时就想象着如果吃这个名词代表的食物是什么滋味,可以看出他已经饿得要靠一定的幻觉才能支持下去的生存状态;孙玉亭有了在食堂吃饭的机会,饱餐了一碗肥肉,以至于撑的口渴,不时要喝水,可见他能吃上一顿好饭是多么的不容易!这些细节描写细致入微的刻画出了人物的心理和生存状态。而《在困难的日子里》的那个贫富悬殊的课堂;《平凡的世界》中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的双水村以及四处隐藏着死亡的煤矿;在当今的生活中,依然可见。大学校园里有着开奥迪的大学生,也有着靠着150元助学金生活的饥饿的正值青春年华需要营养的贫困生。为了土地不被掠夺而与暴徒誓死相拼的河北定州绳油村村民和为了水源与邻村相争的双水村村民又是何其相似!看了煤矿矿难,动辄死亡数十人上百人的报道,让人不得不担心孙少平的命运。在那死亡随处可能袭来的黑暗世界里,他能活多久,他又能支持惠英嫂一家多久呢?!这些细节所描写的生活是如此真实,可以说,走进路遥构筑的现实主义的文学世界里,就犹如走进了自己生活的世界。
        路遥在对创作方法的选择上,可以说是非常自信的。在发表《在困难的日子里》和《人生》等小说时,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当时文学界的主流创作方法,路遥的小说在创作方法上是合乎潮流的。但是在开始写《平凡的世界》时,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及魔幻现实主义等新思潮新的创作方法已经被引入到国内文坛,现实主义被讽为落后的创作方法的潮流中,路遥不为所动,依旧坚定的选择以现实主义为《平凡的世界》的主要创作方法。他之所以依旧选择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除了这是“一部以青春和生命作抵押的作品,是不能用‘实验’的态度投入的,它必须在自己认为是较可靠的、能够把握的条件下进行”(《早晨从中午开始》《路遥文集》第二册,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1月1版P15,)的“保守”考虑之外,他还考虑到了读者的接受问题。路遥认为“考察一种文学现象是否‘过时’,目光应该投向读者大众。一般情况下,读者仍然接受和欢迎的东西,就说明它有理由继续存在。当然,我国的读者层次比较复杂。这就更有必要以多种文学形式满足社会的需要,何况大多数读者群更容易接受这种文学样式。‘现代派’作品的读者群小,这在当前的中国是事实;这种文学样式应该存在和发展,这也毋容置疑;只是我们不能因此而不负责任地弃大多数读者于不顾,只满足少数人。更重要的是,出色的现实主义作品甚至可以满足各个层面的读者,而新潮作品至少在目前的中国还做不到这一点。”《早晨从中午开始》《路遥文集》第二册,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1月1版P16)既然关注的是平凡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烦恼和快乐及命运,选择现实主义这样一种被称为“平民主义”的为广大读者所能接受的创作方法,就是理所应当的了。可以说路遥是较早的注意到了作品的可读性这一问题的严肃文学作家。路遥写作时想到了读者,而读者也爱读他的小说,给予了路遥极大的回报。他的作品至今依然广受读者欢迎,也证明了现实主义在21世纪也没有过时,现实主义的作品依然拥有着广大的读者。

       二、城乡交叉地带的个人奋斗者群像
       
       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的深深了解城乡之间巨大差别的作家,路遥十分关注城乡交叉地带人们的生活。他的小说中所谓的城乡交叉地带,指的是陕北的镇、县、地区级一类的中小城市及环绕这些城市的农村地区。在小说中,路遥描写了由于城乡社会二元对立,在这个交叉地带生活的农村青年们徘徊在城乡差别的鸿沟前,跳跃,奋斗,挫折的一幕幕人生的悲喜剧,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 城乡交叉地带的个人奋斗者群像。
       《在困难的日子》里的马建强,他的“人生悲剧”的开始,就在于他考了全县第二名,被分到了除他这一个贫穷农民的孩子之外都是干部子弟组成的尖子班。极大的贫富悬殊,使他陷入极度的自卑中。饥饿的打击,又把他这个全县第二打到了全班倒数第二的耻辱地位。然而马建强并没有因为饥饿和学习上的双重打击而倒下。在城外,他只取不属于任何人的野菜野果充饥,保持着自己做人的清白;课堂上,他“只要坐在教室里,趴在自己的课桌上,面对课本和演算本,一切便很快被控制住了,就像弹簧一样紧紧地压缩在了一起,没有任何的松懈”的努力学习。因为他知道“学习上的落伍是无法忍受的,这是真正的贫困”。马建强几乎不顾生命的努力,终于为他在满是富裕的干部子弟的班里赢得了他应得的自尊。饥饿的快要倒下的农民孩子的他的全班第一的考试成绩和吃的肥胖却考了个全班倒数第一的县国营食堂主任的儿子周文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们体会到了“物质上的矮子,精神上的巨人”,精神上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的哲理内涵。这个故事,对于今天在人生路上艰苦跋涉着的我们,特别是对在校贫困大学生们,应该有着深刻的精神启迪和鼓舞作用吧!
        和马建强在学校的人生奋斗不同的是,《人生》中的高加林是在社会-这样一个广阔的世界里开始了他的人生奋斗。由于出身于农村寒门,受教在城市中学,使自强的高加林既自尊又自卑。当他为了换油盐钱去城里卖馍时,想起自己上高中时的风光潇洒,叫卖声却难以出口。怕遇见熟人,躲躲闪闪,却偏偏在汽车站遇见了老同学黄亚萍和张克南而不得不撒谎说自己是来城里走亲戚的。当了副食门市部副主任的张克南提出可以帮他买一些乡下人难买到的烟酒一类的东西时,乡下人高加林的心被刺伤了。他不客气的说:“要买我想其它办法,不敢给老同学添麻烦!”强烈的自尊心瞬间闪现,同时也暴露出他内心的自卑和脆弱所导致的过度敏感。他又是个自强的农村知识青年。任教三年,一人身兼数职,辛勤培育学生,被评为模范教师;当失去教师职务回乡后,他没有被这一打击击倒,而是像个农民一样开始用力的干起农活;在当上通讯干事后,他冒着大雨到被洪水围困的乡村,在抗洪的第一线不顾受伤流血,发回一篇篇最新报道;高加林的自强个性在这一幕幕的人生画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当他再次失去成为一个城里人的机会返回故土时,相信他也不会倒下。凭着他与生俱来的自强精神,会再次像树苗一样找到扎根的地方,并成为有用之才。
        孙少平,是《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主人公,他勇敢豪爽,,身上洋溢着英雄主义的精神。当山洪爆发,曾经放肆的伤害过孙少平的跛女子侯玉英的生命危在旦夕时,孙少平没有犹豫,冒着丧失自己生命的危险,勇敢的跳进了湍急的激流中,凭着感觉游到了对岸,挽救了同学的生命。在打工的日子里,他遇见了被包工头摧残着的少女小翠。如果救小翠他就面临着失业。在救不救小翠出火坑的激烈道德冲突中,最终他没有听工友“萝卜花”的“好心”劝告,以打碎自己的饭碗和拿出自己的血汗钱为代价,救出了小翠。(虽然她最终又进入了火坑。)在煤矿井下,他又勇救工友。一个平凡的世界里的英雄,让人们为他赞叹。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孙少平不甘平庸,在读书和游历中充实着自己的精神世界,积极进取着。在农村,他是一个干农活的好把式;在建筑工地上,他是一个好小工,在煤矿,他又是一个好工人,当上了班长。初到煤矿时,和他同去的富裕的干部子弟们,带着豪华的行李,是瞧不起他这个寒酸的近乎两手空空的农家子弟的。然而一趟井下工作,在生死之间人人平等的世界里周游了一圈后,这些干部子弟感受到了孙少平的力量,开始随和了。而半年以后,挣不上工资面临生存危机的干部子弟们,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请求孙少平买他们的东西。当“少平只好怀着复杂的情绪,把这些人要出售的东西全买下了”之后,正如小说中写的“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孙少平在宿舍里有了堂皇的气势,“其他人也放下了父母的官职所赋于他们的优越架式,甚至带着一种牺惶的自卑,把他看成了本宿舍的‘权威’。”可以说孙少平是用自己的血汗赢得了尊重并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红与黑》里的于连,《马叮·伊登》 里的马丁·伊登,作为个人奋斗者的代表,为各国读者所喜爱。在强调自主创业的今天,个人奋斗者的故事尤其受到读者的欢迎。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农民们大量进城打工,在城市里他们是“弱势群体”,作为共和国的公民,自身的权利却得不到尊重和保护,受着城里人的歧视。然而,在劳动的这一本质问题上,城里人乡下人都是一样的。在绝大多数的农民工身上,也有着马建强、高加林和孙少平身上的强烈的自尊心理和顽强的自强精神。农村出身的读者特别喜欢读路遥的小说,这是不奇怪的。因为他们在路遥的小说里看到了自己平凡的生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在马建强、高加林和孙少平这一个个农村出身的个人奋斗者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并以马建强、高加林、孙少平等农村个人奋斗者的故事激励着自己。

         三、彩色的浪漫爱情故事
         
        城乡交叉地带的男女爱情生活是路遥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内容。他笔下的爱情故事大多是美丽哀伤荡人心弦的。《姐姐》里面的小杏姑娘,美丽善良纯洁,以她纯真的爱情温暖着“反革命分子”的儿子,下乡知青高立民的孤独寂寞的心。当许诺要把自己的一切都要奉献给小杏的高立民重返城市,上了大学,也背叛了爱情和诺言时,小杏没有被沉重的一击击倒。满天风雪中她坐在河边的大石上望着远方,就像“ 一座白玉石雕成的美丽的塑像”。这美丽的塑像是中国女性美丽善良和坚强不屈的象征。
        有着“金子一般心灵”的美丽的农家少女刘巧珍,深爱着高加林,“她想,她如果跟了加林这样的男人,就是跟上他跳了崖也值得!”在高加林的民办教师被无故撤掉,遭遇到人生的重大挫折时,她对高加林热烈而又直接的表白了爱意:“加林哥!你如果不嫌我,咱们两个一搭里过!”巧珍用真挚的爱情抚慰了高加林心灵的创伤,重新激起了高加林对生活的热情,使他勇敢的面对生活的挑战。这样美丽的爱情,却被进城的高加林轻易的抛弃,使痴情的巧珍怀着痛苦的心情另嫁他人。而高加林,则又一次被退回乡村,孤零零的一人扑到了黄土地痛哭。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和田晓霞,一个是贫困农民的孩子,干着小工、煤矿工人的重体力活,一个是高级干部的女儿,大学生,是省报的记者。他们两个人在家庭、职业、地位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多年的同学生活,使得他们互相了解对方。知道彼此有着共同的志趣、爱好和追求。心灵世界的相通,对人生深刻的了解,共有的开阔视野,让他们跨越了看似不可逾越的巨大差异的鸿沟,超越了世俗观念的束缚,真挚的互相爱上了。然而天妒真爱,田晓霞去报道抗洪救灾时候,为了抢救他人的生命而献上了自己的年青的生命,给这段浪漫的近似于传奇的爱情故事画上了不圆的句号。
       分析路遥笔下的这些美丽的爱情故事, 可以看出它们几乎都有着一个特点,那就是都以哀伤的令人心酸的悲剧结局。而且,在这些悲剧的故事中,女性的命运是最悲惨的。她们不是被遗弃,就是因为突然意外而死亡。而孙少安的患难之妻贺秀莲,更是得了癌症而亡。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悲剧结局呢?我个人以为,路遥是一个浪漫而又富有激情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内心追求着一种浪漫、理想的爱情。所以在小说里,他的笔下的女性都是美丽善良纯情的;男性都是高大英俊的。(马建强饿得很瘦,然而个子也很高,所以周文明提议他可以打篮球。)他给他偏爱的男性主人公如马建强、孙少安、孙少平等贫寒的农家子弟安排了吴亚铃、田润叶和田晓霞等美丽善良的官宦女儿(农家女巧珍也是美丽善良的),赋予他们以纯真理想的爱情。有些论者以为,路遥小说里差异悬殊的爱情,特别是他总是给笔下的农村青年主人公安排一个又一个官宦女儿太过俗气,是作者思想落后想入非非的表现。真的是俗气落后吗?路遥在谈到写《在困难的日子里》时曾经说:“我想,那就是在困难的时候,别人对我的帮助。我想起了在那时候,同学(当然不是女同学,写成女同学是想使作品更有色彩些)把粮省下来给我吃,以及别的许多。(《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问》《路遥文集》第二册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1月1版P452)从这句话可以看到,路遥在写作时是考虑到阅读效果的。而中国人的阅读传统,是喜欢看差异巨大的贫寒才子与富贵佳人的爱情故事的,才子佳人大团圆的形式可以说已经深入中国读者的阅读意识中了。所以,从可读性出发,为了“使作品更有色彩些”,照顾国人的阅读习惯,给书里的男主人公安排差异悬殊的爱情是可行的。而且,爱情故事一般来说,男女主人公彼此差异悬殊的爱情容易写出“彩色”来,容易写的曲折动人扣人心弦。不独中国,外国名著中差异巨大的爱情故事也放眼皆是。于连和玛蒂尓德;马丁和罗丝;简爱和罗切斯特等的爱情不就是“差异悬殊”的爱情吗?那么路遥喜欢写“差异悬殊”的爱情故事,(当然有模式化的弊端)又怎么谈得上“俗气”这两个字呢?!从可读性出发,这么写是具有合理性的。而且,作为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的路遥也很现实的明白,在现实生活中,不受城乡差异、个人文化和道德等的差异,能抗拒世俗观念的压力的完美爱情太少太少了。而且婚后相爱的两人如何面对彼此巨大的差异而继续保持爱情呢?怎么过下去并过好日子呢?这是路遥难以回答的问题。为此,他只有按照生活来写而不能再照理想来写。所以有了高中生高加林遗弃了文盲刘巧珍;乡下人孙少安离开了城里人田润叶的结局;在处理他最为珍爱的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理想爱情时,路遥不忍让他们为世俗逼迫所分离而损害他们的美好形象,因此安排了田晓霞的意外死亡,以一个理想的句号终结了这段理想的爱情。而之所以女性的命运在路遥的爱情故事中结局最为悲惨,是因为路遥把女性看成是美的化身,这一个个美丽善良的女性的受难和毁灭,会造成强烈的悲剧效果,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达到最有力的阅读冲击,从而使读者掩卷不能寐,为之叹息连连。
  
         综上所述,路遥选择读者最容易接受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从中国古典文学的叙事传统中汲取营养,写出了一篇篇社会生活画面广阔可读性又极强的小说,在文学创作中以城乡个人奋斗者的群像系列为20世纪中国文学塑造了光彩照人的精神人格形象,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路遥认为“一个作品成败如何,关键不在于用什么方法去写,而是要克服平庸”。(转引自李星《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路遥论》《文学评论》,1991,4)今天,在路遥去世13年的时候来看路遥的作品,从受读者喜爱的这一方面来看,可以说他的作品成功的克服了平庸,得到了读者欢迎和尊重。路遥的小说,昨天和今天为广大读者所爱读,相信也必定为明天的读者所爱读。


  • 上一篇文章: 未解之谜:外星人是美国人体实验残骸吗

  • 下一篇文章: 为爱选择遗忘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4288]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4229]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3431]
  •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2018年…[4754]
  • “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作者…[420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6963]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6407]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0823]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8371]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8196]
  •  
     相 关 文 章
  • 为爱选择遗忘[2253]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62.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