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虽然金融危机已经不像初来时那样耸人听闻,但是相关图书的销售,并没有随着大家关注度的降低而有所降低。 一些嗅觉敏锐的出版社,围绕当下中国热点,及时出版了相关主题的图书,而经过近几个月的市场检验,部分图书也获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这证明该类图书的读者关注度和认可度比较高,有较好的需求市场。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相关热销图书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金融危机发生前期,大家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感到惊慌,因此阐述经济危机产生原因的图书相继出版并热销。如中信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的《金融危机真相》、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的《华尔街飓风——21世纪全球金融危机解密》等。同样受益的还有中信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的《看不懂的中国经济》。 第二阶段: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全球捆绑,社会媒体舆论也越来越密集地关注和报道,相关危机产生原因的资讯也越来越丰富。这时。如何渡过危机、解决危机是大众所急需的,相关主题图书开始出版并热销。 如东方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的《大衰退——如何在金融危机中幸存和发展》、中国商业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的《华尔街金融危机——危机四伏的全球经济与未来走势》等。销售较好的是中信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的《终结次贷危机》。 第三阶段:世界各国在奋战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世界格局在悄悄改变,中国的大国作用被肯定、中国地位被推到了世界大国的前列,因此,中国如何前进、如何变革是民众关注的热点。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的《中国触动全球》、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的《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的《中国不高兴》等图书相继热销,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上市时间较短的《中国怎么办》、《中国不高兴》犹如黑马,杀入2009春季图书市场。 同时,在经济内忧外患环境下,指导中国企业的发展,如《企业过冬》、《过冬——中国企业何去何从》等适合企业渡过危机的图书也受到读者欢迎。 在营销上,把握热点、创造营销卖点非常重要,出版方和书店发行方也必须互相配合,出版社为书店提供了优良的“有米之炊”,书店就该当好“巧妇”,精心地为读者呈现这场阅读盛宴。 [1]
|